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各地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伴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发展义务教育的必然选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治国方略。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于“择校热”等问题,社会上谈论的多,批评的多,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冷静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状况,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公平问题。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的状态,不仅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更严重的是还会促使教育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应对这一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从现在开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我们的义务教育,有条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沈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紧紧地伴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而展开的,宗旨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从教育发展中受益。2003年,针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沈阳市首先从改造城区薄弱学校入手,遴选22所初中进行为期三年的综合改革。截至今年7月,基本实现了城区薄弱学校改造。2004年,针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的整体状况,开始大规模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到目前为止,沈阳市已经建成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20所正在建设之中,向近6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服务,占农村中小学生总数的22%以上。2005年,针对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过大的问题,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做到每建成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就组织城区学校对口连续六年支援,目前已有76所城区学校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成帮扶合作体,117名校长、教师在农村支教。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开始受益,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均衡发展是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基础的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思想,现阶段更是一种有法律规范的教育实践。包含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也包含着发展方式的变化。
义务教育是国家向公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义务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政府,能够向公民提供均衡的义务教育资源。在现实条件下,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均衡配置教育经费。实现校际间每名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配置标准的统一,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的统一。二是均衡配置办学条件。达到校舍建设的标准化,学校间教学设备配备的标准化。三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形成教师在学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骨干教师数量在校际间的均衡分布。四是均衡配置学生生源。遏制择校热,落实“就近入学”原则。
人们的教育需求仍然处于不断升温的过程之中,教育均衡不是目的,通过均衡能够实现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现阶段,义务教育共同发展,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城区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区域内学校间的协同发展;城乡间学校的协调发展;每所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
均衡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构建起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教育虽然是一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社会事业,但其发展的快慢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却是由多个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为确保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地走上均衡发展之路,需要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合力。
沈阳市委市政府三年来一直主导着全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力度又明显加大。不久前,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沈阳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会”,出台了四个关键性举措: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地位,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沈阳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三大奋斗目标的基础性工程,要求各县区政府要有方案、有措施、有人抓;二是进一步规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保障,要求各县区政府及时弥补改制学校恢复公办后的经费缺口,教师的结构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三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将全市“民办公助”学校,全部恢复公办性质,同时禁止公办小学举办以直升为名的幼儿园(所);四是采取区域推进的方式,首先把城区全部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实验区之列,市政府为此设立每年15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法律的“强制”和“督促”,更需要当事人的“自觉”和“主动”。应该说,近年来教育公平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当务之急是通过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学习,树立起事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水平的三大意识。一是共同行动的意识,也就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不是哪一级政府的责任,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共同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全力完成好的任务,也是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乃至基层学校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好的任务;不仅需要教育内部给予理解和认同,也需要家长乃至社会给予高度认同和支持。二是共同发展的意识,也就是教育举办者必须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教好每一名学生。三是共同资源的意识,也就是学校的教师和资源既是特定学校的教师和资源,也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政府有权利对这些资源进行再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外部因素的支撑,也需要内部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改革。就沈阳市而言,主要是通过三大政策来拉动教育内部的改革。一是目标导向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对近期目标提出明确要求,通过3至5年的努力,每所学校都达到“双高普九”的办学标准,实现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问题得到解决,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二是强化落实的政策。为进一步推动教师校际间的流动,沈阳市明确要求,各县区必须做到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均等,起始年级每校交流教师的比例不得低于50%,实现“人走关系动”。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沈阳市在城市五区内交流教师1977名。为推动城乡教师的有序交流,要求城市学校领导、教师下乡支教不得少于1年,农村学校领导、教师进城进修见习不得少于半年,政府给予差旅费和生活补助,评教育专家的校长、评高级职称的教师均必须具有相应的支教经历。三是改革引导的政策。沈阳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改革既要有力度,又要相对平稳。
沈阳市在改造薄弱学校的时候,采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将这一工作方式运用于区域推进上,就是分两步走,实现两个阶段的提升。今年是第一步,首先将城区纳入到综合实验区的范畴,鼓励各区在教师交流、学区化管理、小班化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明年迈出第二步,力争将郊区或农村县(市)也纳入到综合实验区之列。每个实验区都要经历实验探索和创建示范两个阶段,间隔2至3年。
新《义务教育法》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沈阳市2002年颁发《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开始走上依法督导的工作轨道。目前,沈阳市结合义务教育综合实验区的两个阶段,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也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督导的几个专项之一,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实验区工作的高起点开局。另一阶段是结合两年之后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评估,将义务教育的各个专项评估整合起来,实施综合督导。(作者系沈阳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