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惠秀芝老人在北京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 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马文芳为村民看病 |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主任陈贤义 |
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千万城市人
9月15日上午10点,原机械工业部退休干部、76岁的惠秀芝老人从家里出来,步行不到8分钟,来到附近的北京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1989年退休的她,患糖尿病已十多年,今天按照大夫的嘱咐来做定期检查,顺便再开一些药。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层的小白楼十分醒目,各个科室分得很细致:一层是综合服务区,包括挂号、取药和咨询等;二至四层是综合诊疗室,在二层还建有“糖尿病小屋”,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各项诊疗服务。
记者和老人聊天中得知,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从1996年设立到现在,中心和下属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布在月坛社区4.1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服务居民13万;这些居民日常的医疗、保健、康复、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都基本由中心及其卫生服务站承担了下来,居民步行到中心或服务站的时间,都不会超过15分钟。
“看病方便、服务好、态度好、价格便宜,这是我们这儿居民的共同感受。”在等着大夫瞧病的几分钟里,惠秀芝直夸这种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
和惠秀芝老人的感受一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逐步发展。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卫生服务。
我和我的祖国
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温暖农民的心
这天清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马文芳又照例来到72岁的侯翠兰大娘家。侯大娘的老伴几年前一直卧病在床,马文芳就成了这里的“家庭医生”。去年,大娘的老伴去世了,马文芳又接过了照顾侯大娘身体的担子。
“这几年,农民看病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咱们政府惦记了!”已经当了37年乡村医生的马文芳谈起农民看病的事,打开了话匣子,“如今,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这些基层卫生设施面貌的改变特别快,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的梦想在俺们河南好多地方已经实现。”
马文芳告诉记者,今年,河南又筹措了4亿元资金,安排改造800所乡镇卫生院,基本把全省2000余所乡镇卫生院全部改造一遍;同时还启动了村卫生所建设试点,安排500余万元在11个县(市)建设1020个村卫生所。许多地方的村卫生所已经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马文芳的话道出了全国百万乡村医生和亿万农民的心声。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整体稳步推进,农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中央和地方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卫生倾斜。2004年至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40亿元,建设和改造了10903所乡镇卫生院、265个县医院、99个县妇幼保健机构和57个县中医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亿万农民的新希望。自2003年启动以来,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399个,比2005年底的678个增加了一倍多,已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48.9%;覆盖农业人口4.95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55.8%;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参合率达到80.1%。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5省(市)合作医疗已经覆盖所有的县(直辖市、区)。
建设应急机制:为了人民的安危
陈贤义是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主任。谈起近几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过程,他最想说的话就是: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机制的建设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快的进展是不可想象的!
“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和随后在亚洲部分国家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党中央、国务院由此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目标。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协调机构和部门协调机制已经建立。”
陈贤义告诉记者,在中央的高度关注下,由卫生部门牵头,已经与31个中央、国家等有关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机制,有效加强了各部门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与措施联动。此外,还与港澳特区建立了三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沟通机制。一个各部门配合、协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在地方专家队伍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国家级应急队伍专家库,组建了国家级卫生应急队,成立了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快速建立,与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息息相关。”陈贤义说,“例如传染病的早期报告,能为做好传染病预测预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近几年,国家就大力加强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以实现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目前全国已有66%的乡镇卫生院和93.21%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这一网络直报系统,为逐步完善从国家到地方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