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明对话,全球化与本土化和谐互动

2006-09-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甘祥满 我有话说

早些年的杜维明更多地是潜心于对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开发和儒学的现代转化,近些年的他则更多地在关注和倡导全球范围内的文明对话。他似乎宁愿做一位穿梭于世界各地、从事学术交流活动的文化使者。为了儒学

的创新,为了儒家传统人文价值的开发,也为了全球性文明对话的开展,他可谓席不暇暖、不懈陈辞。新近出版的《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一书,正是杜维明这些年努力的表达和成果。全书的性质,正如作者所言,是围绕“文明对话”这一主题结合本土知识和全球意义所作的一种尝试。

本书是作者19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反思启蒙,我们不可否认,它所提出的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和个人尊严等价值观念,已经在世界各地被接受、认可为普遍的价值。但是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类还有诸多其他的价值值得肯定,这些价值包括:同情、关爱、忠恕和尊重等等。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事实是价值的多元并举。全球化决不是一个同质化、一元化的过程,相反,它必须与本土化、多元化保持良性的互动。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毋宁说,它在深层次上仍然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但是,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果只是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构性关联,那么它仍然是抽象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多元化)须在对话中得到巩固。这一点,杜维明做了清晰的表述:全球化可能带来毫无个性的同质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社群;而对本土化的过分执著又可能导致一种有害的排他意识,同样,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找到一种真正的全球交流方式,并对多样性保持真正的尊重。

对话本质上是一种倾听的艺术。对话将生成一种双方都未曾料到的新视界。诸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文明对话首先预设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它承认平等和差别,平等意味着彼此信任,差别意味着互相尊重。杜维明说:“对话一定不能被视为一种说服的开场白”。这是何等警醒的话!因为文明对话的目的,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向不同的视野开放,并且分享真知灼见,所以,对话乃是扩展我们视野、深化我们自我反思以及开拓我们文化意识的机会。一切真正的对话,其结果,将不只是于对话的主体双方因分享对方的思想价值而于己有益,更重要的是,它还会生成一种新的、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作为众多文明形态之一的儒家思想,理应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为全球伦理提供可贵的价值资源。不对话、不学习、不交流的本土文明,就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其结果可能是自行隐退。

《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杜维明著彭国翔编译河北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