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时代齐进步 与改革同命运 与教育共辉煌

2006-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我有话说

CETV大楼日景

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教育电视台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

重要节日――20岁华诞。

20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电视观众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热情讴歌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的有益经验,出色地完成了远程教育和教育新闻宣传任务,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历史与国情的抉择:中国教育电视台应中国改革开放之运而生,得中国改革开放之惠而长,顺中国改革开放之势而强

中国教育电视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她的成长与发展,始终是与国家改革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电视台;没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会有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今天。中国教育电视台可谓应中国改革开放之运而生,得中国改革开放之惠而长,顺中国改革开放之势而强。

(一)中国教育电视台从无到有,频道数量由1986年的一套增加到2006年的五套,并拥有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天地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公共卫星平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是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下诞生的。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对于英国利用电视等现代化手段举办开放大学的经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1985年9月,经国务院相关部委的协调,我国试验开通卫星电视频道,尝试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1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同志提出,为解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培训中、小学师资的需要,给教育租用一个国际卫星转发器。会议决定,由国家教委积极筹备开通卫星电视教育频道事宜。

1986年10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第一个电视频道“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开播。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和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987年11月2日,国家教委党组决定正式建立中国教育电视台。

1988年10月29日,按照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的提议,中国教育电视台开通了第二个卫星教育电视专用频道(CETV-2),并在节目整合后,成为主要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学校学历教育课程的远程教育教学频道。

1994年9月,为进一步服务首都教育,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和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的协调推动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了北京发射台,时称“中国教育电视台35频道”。1996年5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台”(CETV-3)正式发射播出。

2000年10月31日,为满足我国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攻坚的需要,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同志,主持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平台的开通仪式。该平台列入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一期工程,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管理。这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3年5月19日,按照陈至立同志的提议,在广电总局和教育部的直接指挥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为抗击“非典”期间中小学生提供《快乐课堂》教学节目的基础上,正式开播了面向全国的“空中课堂”频道。

2005年10月,为贯彻落实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所作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应配合振兴中国本土动漫产业,多安排播出优秀国产动画片的指示精神,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开通了包括动漫节目在内的、面向全国近一亿婴幼儿及其家长的早期教育专业数字付费频道。

(二)节目播出时间不断增长,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类节目比重显著增加。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仅有一个频道,每天播出节目17小时。2006年9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展到5个频道,全天共播出节目约96小时。同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共有12个IP频道,每天循环播出。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教育电视台不断拓展节目形式与内容,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电视节目,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学习要求。2005年,第一套节目(CETV-1)、第三套节目(CETV-3)教育教学节目分别占播出总量的72%和84%,第二套节目(CETV-2)教育教学节目占播出总量的91%,空中课堂频道教育教学节目占播出总量的96%,早期教育频道(CETV-CECE)教育教学节目占播出总量的88%。

(三)节目质量稳步提升,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公共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

20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中心工作,创办了一批符合“三贴近”要求,适应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需要,符合教育传媒定位,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关注度的教育品牌节目、栏目和大型活动。其中,《国视资讯》、《西部教育》、《今天我在家》、《我的太阳》、《非常24小时》、《校园保卫战》、《青春中国》、《为了社会和谐》、《让老师满意》、《世纪末的决战》、《为新世纪奠基》、《跨越――“三个代表”与中国教育》等栏节目,以及《青春万岁》、《五月的鲜花》、《阳光伙伴》、《音乐伙伴》、《同在蓝天下》等大型活动,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年中,中国教育电视台组织制作的《水》、《我想知道・肥皂泡与液面张力》、《车轮与圆》、《校园保卫战》、《我的太阳》等先后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

(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较好地完成了党和国家重大新闻宣传报道任务。

1989年5月26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式开设播出教育新闻信息的《教育信息》栏目。1992年11月1日,《教育信息》改为全国教育电视台在全国教育电视台进行联播的《教育新闻联播》,教育新闻宣传开始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2005年3月,《国视资讯》开播,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在这个新的资讯平台上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信息类节目逐步发展成为以访谈、调查、报告、资讯为核心的大型板块节目。20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总计播出教育新闻信息节目近18万分钟,其中各类消息近10万条,深度报道近3000期。

(五)技术装备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已初步形成以电视传播为一翼,远程宽带网传输平台为一翼,互联网、报纸等配合支撑的多媒体传播格局。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建台初期可谓白手起家,曾租用邮电部长话大楼、新疆乌鲁木齐上行站、北京民族文化宫等进行播出,1990年完成了模拟播出系统的改造并投入使用。在建台初期,全体干部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的精神,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日子里,未耽误过一分一秒,保证了正常播出。

1994年10月23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完成了电教大楼新机房的建设及搬迁工作,并于2000年10月31日正式开通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2004年元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数字专用频道试开播。中国教育电视台组织开发并推广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远程教育资源管理软件”。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教育电视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输保障系统,数字节目上行能力和抗击非法干扰能力得到根本性改善并已开播数字信号。近几年来,在广电总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同时完成了模改数、早期教育频道、演播室的改造工作,基本完成了传输系统、播出系统及初期媒资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工作,较大程度地提升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数字化水平,使节目安全播出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六)实行以岗位激励机制改革为主线的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优胜劣汰的人事激励制度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制度。

创办之初,中国教育电视台仅有从教育系统抽调来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基本为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2003年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积极探索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内部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传媒特点的管理机制,并根据媒体特色,实施并逐步完善了以岗位激励机制改革为主线的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优胜劣汰的人事激励制度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制度。2005年初,中国教育台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公司化管理、人才推荐和派遣等方式,实现对聘用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使人员进入、管理、退出等一系列用人程序制度化,使存在多年的聘用人员人事关系问题基本理顺,全台500余名各类人员的管理基本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七)依靠国家经费和政策支持,确保我台公益属性,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建台之初,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业务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基本无经营收入。1995年12月,为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支持利用电视媒体普及教育,弥补教育电视台办台经费不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准许教育电视台在办理广告经营登记后从事广告经营业务。此举体现了国家对中国教育电视台这一以公益属性为主,主要提供服务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产品的公共电视媒体的特殊政策支持,是对作为公共电视的教育电视台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有益探索。

建台20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依靠第一套、第三套节目的广告收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承担了大量公益性教育宣传任务。仅200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就承担发布了来自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等的新闻宣传任务报道6000多条,专题新闻110期,总计16000分钟。目前,中国教育电视台同时承担着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12个省试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6万名士官进行的在职学历教育的“绿网工程”、“蓝网工程”,以及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的传输任务。

2003年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按照中央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公用经费的支出改革,积极降低成本开支,同时积极尝试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大广告创收力度,实现由过去的“输血”为主向“造血”为主的转变。

(八)倾全力服务教育,全方位回报社会。

20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以服务公益事业为己任,自觉发挥公益功能,积极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教育新闻宣传报道中,大力开展了西部“两基”攻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宣传,以及职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治理教育乱收费、扶贫助困和突发性教育事件等宣传。自2003年以来,又无偿与各地高校合作,连续举办了10场《青春万岁》大型大学生主题文艺晚会。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心系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把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国家级公益性电视台的应尽义务,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边远贫困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2000年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先后向西藏、甘肃、新疆、河北、黑龙江、重庆等省市捐赠了卫星接收设备及大批教学器材、工作用车,援建“爱心食堂”、希望小学、家庭学生,总价值达人民币近千万元;中国教育电视台还主动连续派出10余名援藏技术人员,长期义务援助西藏的电化教育工作,多次获得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的表扬。由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公益慈善服务成绩突出,2005年11月,获得了由国家民政部等部门颁发的国家级大奖“中华慈善奖”。中国教育电视台是本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单位中惟一的一家电视传媒机构,也是惟一的国家级事业单位。

二、历史与现实的感悟:领导重视与关爱、国情实际与需求,社会支持与帮助乃是中国教育电视事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动力,处理好“不变”与“变”的关系乃是中国教育电视事业的安身之本、立业之基、发展之源

20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事业不断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回顾2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辉煌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和始终如一的高度重视与特殊扶持,得益于教育战线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得益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广大员工的不断探索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高度重视,是教育电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关于利用电视广播手段,加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指示,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信息技术刚刚起步,国家决定建立中国教育电视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战略决策的高瞻远瞩,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展的亲切关怀与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各届政府始终如一的特殊扶持,这是我国教育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中国的国情需求为教育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包括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内的以提供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公益性服务为使命的电视机构的探索与努力。这就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教育战线与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是教育电视事业推进的重要动力。

20年来,中国教育电视台得到了教育战线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历届教育部(教委)党组都高度重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发展,给予了直接领导和悉心帮助;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对中国教育电视台给予了大力扶持,帮助解决了若干实际困难;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给予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尽心尽力的指导、爱护和帮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及各高校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难能可贵的支持;遍布各地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站、通讯员站多年来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配合采制了大量新闻和专题节目,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发展作出了贡献;广大热心观众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建言献策。所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教育电视事业是为了社会、依靠社会,改革与发展成果由社会共享的重要理念,这是教育电视事业得以持续推进的动力和源泉。

(四)坚持电视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教育电视事业安身立命的政治保证。

中国教育电视台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服务。建台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一切听从党的召唤,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才信任你,社会才支持你。

(五)适应传媒和教育环境发生的变化,不断深化教育电视改革,是教育电视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教育电视台自建台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传媒和教育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明确提出了“服务于学习型社会,服务于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服务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台思想,从单纯服务于国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到立足教育、服务社会,向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大教育观转变,从而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建设、服务对象、经营方向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根据电视媒体特点,积极进行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进行制播分离的尝试,对国有资产和自有资金实行一条龙监管流程,尝试频道总监制管理。正是这些改革,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六)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多网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公益性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及资源发布、共享模式,是教育电视事业不断提升的技术保障。

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交互技术的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台重视新媒体多网络融合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应用,在平台建设规划等方面,力求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技术,探索建立新的完善的学习体系和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超市”远程教育互动平台。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很大、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具体国情,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的领导下,联合航天五院、鑫诺卫星公司展开了公益性通信应急卫星的需求调研及立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2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依靠科技进步,抢抓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是教育电视事业不断提升的技术保障。

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中国教育电视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满意的教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政治要求。

我们要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针,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把一个富有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教育电视发展观;就是要不断深化对教育电视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冲破一切束缚教育电视改革与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教育电视生产力,促进教育电视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继续配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促进教育电视内部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实现教育电视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教育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是要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三服务”,坚持“三贴近”,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确保公益性服务、充分利用中央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对可资经营的部分进行市场运营,促进教育宣传事业和教育传媒产业的同步发展。

(二)继续坚持非营利的公益属性,积极承担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立足国情,做好“三个服务”。

中国教育电视台要继续坚持非营利性的公益电视传媒属性,积极承担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立足国情,继续坚持服务学习型社会、服务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中国教育电视台所拥有的电视频道资源和远程宽带传输网平台资源的多媒体、跨媒体优势,让所有的人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同在蓝天下的所有未成年人和社会各界都能够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要把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远程平台传输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把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远程平台传输的军队“绿网工程”和“蓝网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面向学校、农村、社区、企业的国家公共应急培训等建设成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教育电视台建设成一个开放而负责任的媒体平台。

(三)抢抓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创新服务青少年教育,把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神圣职责。

中国教育电视台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新技术、新媒体手段,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方面大力开展立体化经营,打破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边界,实现“台网联动,视听互动”,积极寻求与各类视听新媒体的各种合作、互助与融合的方式,探索一个良好的运作模式、创新赢利模式;要为广大青少年搭建分享快乐引领成长的新媒体空间,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努力成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要大力服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四)深化内部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共建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按照中央部署的文化体制改革,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陈至立国务委员为中国教育电视台20周年台庆所写的贺信中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增强自身活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及教育部周济部长为中国教育电视台20周年台庆所写的贺信中的要求,“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出色完成远程教育和教育新闻宣传任务。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宣部、教育部、广电总局、财政部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将中国教育电视台创建成全球最大的学习型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中国教育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中国教育电视台《音乐伙伴》活动(第一季)总决赛剧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