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永恒的话题

2006-09-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成为繁荣与发展的代名词,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记者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有间办公室,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来此出席各类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代表的发言总能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任何重要的国际会议如果没有中国代表出席就意味着“不完整”。
外交界有“弱国无外交”的说法,此话出自西方外交官之口,绝非恭维之辞。

菲利普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他会6种西方语言,几年前又开始学汉语,现已达到汉语高级班水平;斯黛法妮是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她不仅利用业余时间学汉语,还把到中国出差时写的一篇作文发给记者。作文虽然不长,但文笔优美、用词准确,还借景抒情,描述了一幅汉族和少数民族携手共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图画。同许多联合国职员一样,他们希望利用汉语这“一技之长”,竞争到驻华办事处的工作职位。菲利普说:“在中国工作能亲眼目睹那里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工作具有挑战性。”

近年来,在联合国各机构工作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讯联盟、世界卫生组织、万国邮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一些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高层负责人。中国在国际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正发挥着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作用。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这一切都吸引着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西方媒体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报道,中国发射载人飞船、青藏铁路通车、西部大开发、创建和谐社会、2008北京奥运和2010上海世博会等都是西方媒体重点报道的内容。“家和万事兴”。随着中国“行情”看涨,本报记者也经常受邀参加电视台、电台关于中国的演讲会、辩论会,接受报纸、杂志的采访。一位到中国考察了半个月的瑞士新闻周刊记者说,到了中国才知道什么叫发展和变化,西方人缺乏的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到中国看了才知道,许多对中国指手画脚的西方人原本是“井底之蛙”。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各类消费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国造”正成为西方人的消费时尚。

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已从过去的中餐、中国功夫向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科技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深入。和新朋故交会面,中国是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已不再是“遥远而神秘的国度”,中国就在他们的身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