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不必过分恐慌
●化学物质在有限量之内可以放心使用
●化妆品只是对皮肤有美化和调养功能
图片说明:“SK-II事件”让消费者认识到对化妆品洋品牌不能盲目崇信。郭红松摄
SK-II引发对化妆品的疑惑
崇尚品牌的袁小姐像许多女士一样,近日来有些愤怒和心痛。因为常加班、熬夜、出差,想要留住青春美丽的她就寄希望于美容化妆品,几乎把每月薪水的三分之一用在了这上面。为了不亏待自己的皮肤,她把目光锁定在国际四大顶级化妆品以及像SK-II这种包装精美、漫天广告的国际知名品牌上。随着SK-II“违禁成分”事件浮出水面,袁小姐心中怎一个“气”字了得,她虽没像其他好友那样到出品公司讨要说法,却也上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在此次SK-II“违禁成分”事件中,平日鲜有所闻的重金属铬、钕成为导火线,致使出品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地的专柜和专卖店遭遇“退货潮”,日损失达百万元以上,并使SK-II面临严重的品牌危机。记者看到,在北京各大商场的SK-II专柜已是“人去架空”。中友百货、王府井集团东安市场、北京市百货大楼等商场已将SK-II专柜用警戒线封住,透过警戒线隐约可见专柜内仍有少数产品摆放在柜台上;庄胜崇光则明确表示SK-II系列化妆品已撤柜并不再销售该产品。
更令袁小姐没有想到的是,继SK-II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查出禁用物质铬和钕后,迪奥、雅诗兰黛、兰蔻、倩碧四大知名品牌化妆品的6种粉饼,近日也被香港标准及鉴定中心查出含有铬、钕等物质,且含量都高于之前内地对SK-II部分产品的检测值。袁小姐说:“多花钱买名牌,就是想买个有效、图个放心,可没想到还是不放心。”一想到自己整日涂涂抹抹的高档化妆品竟有违禁有毒成分,袁小姐就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美丽的陷阱。
SK-II的“违禁成分”引发了消费者对化妆品业的诸多疑惑,不仅影响知名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量,而且导致许多化妆品陷入面临消费者质疑的尴尬,连锁反应之下,其他一些知名化妆品柜台纷纷停业观望。记者在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看到,化妆品区人迹寥寥,SK-II不见踪影,雅诗兰黛专柜也被蒙上了布幔。
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化妆品
怎么?我们的化妆品中还有铬、钕、烧碱、铅、汞这些有毒物质?随着对SK-II的“违禁成分”调查的深入,消费者的质疑也越来越多。与其说这是消费者对化妆品业的信任危机,还不如说是对消费者化妆品认识的考验。消费者之所以花高价买知名品牌,主要是相信品牌的安全性,认为只要买了国际品牌就高枕无忧了,其实并非如此。
专家指出,化学物质是化妆品最基本的载体,只是化妆品档次不同,里面添加的化学物质种类及多少不同而已。无论多么昂贵的化妆品,只要有人工的化学成分在里面,就会对人的皮肤产生看不见的破坏作用。即使像膏霜、乳液这类号称纯天然的化妆品,虽然许多基础油、醇、蜡及乳化剂是安全的,但天然成分的质量和含量依旧不同,也不存在100%“纯天然”化妆品。卫生部通报的2005年监测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共涉及2295种化妆品,其中国产普通化妆品1039种,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162种;进口普通化妆品826种,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71种。由此看来,并不是价格越高的名牌化妆品安全系数就越高。
尽管如此,专家认为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性也不必过分紧张和恐慌。清华大学化学系老师邢志介绍,此次SK-II中查出的铬是一种重金属,而钕是一种稀土元素,它们对人体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只有过量并长期累积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应尽量少添加,生产企业应该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只要在标准内的就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卫生部全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一位教授进一步分析,总体上说,化学物质控制在有限的量之内,其益处是大于害处的。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铅、汞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铅还有助于去处角质层。国家规定一公斤化妆品含汞在1毫克之内,一公斤含铅40毫克之内,均属达标。专家说,最重要的是要在限量之内,不超限量是没有问题的。再如,烧碱一直被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在护肤类产品中,烧碱一般是用于调整该产品的PH值,护肤类产品的PH值规定小于等于11;如果该产品的PH值超过11,就属于非合格产品。
《中国美容时尚报》总编辑张晓梅认为,相对来说,大的化妆品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毕竟在本质上,或者说它的量级与那些伪劣化妆品是有较大差距的,比如伪劣化妆品有的汞超标达到几千倍甚至上万倍,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对皮肤的伤害甚至是永久性的。鉴别化妆品时,一方面要看基本证件是不是齐全,进口化妆品必须有进口检验证,产品一定要有中文标识;另一方面,从产品本身观察也能分辨一些伪劣产品,好的化妆品质地是比较清晰的,不是混浊的,没有棉絮,闻起来没有异味或者怪味,涂了以后感觉延展性强、渗透力好、手感很舒服。
张晓梅建议,消费者不应盲目地去依赖和使用化妆品,因为化妆品毕竟只对皮肤有美化和调养的功能,不是药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要正确对待化妆品,既不要认为化妆品越贵就越好,同时也不要认为化妆品越简单越好,关键要最适合自己。
国内标准亟待完善
消费者可以通过化妆品表面的色、香、味、觉去评判好坏,但像关键元素超标等问题,只能由质检部门严格把关,质检工作做在前,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否则等产品进入市场后再大规模去检查,发现问题,为时晚矣,因为已经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在此次SK-II事件中,有关方面的解释是:日本对出口的SK-II化妆品之所以从未进行过检验,是因为事先并未接到中国政府有关对两种添加物质要进行检验检疫的要求,导致了该化妆品在出口时并未接受这方面的相关检查。邢志老师分析,按照中国化妆品相关标准,铬和钕的确是被禁止的成分,但是这两种元素作为天然元素,又普遍存在于空气与水等自然界物质中,而非刻意添加。对于“残留物质”中含有铬和钕的情况,国家标准并没有相关解释。
中国生物医学与美容制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亚东教授认为,由于目前国内对化妆品的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没有完全对接,标准要求还不完善,现在国内标准中“卫生要求”多限于细菌检测,与国外“细致”标准似乎颇有出入。而现在很多化妆品添加了很多新的提取物,而按国内标准,对添加物却没有强制性的检测要求。如果说化妆品有安全隐患、有毒副作用存在,就很有可能是这些没有被硬性要求检测的添加物所致。要解决化妆品不安全问题、减少危害,首先要完善标准,然后才可以有效实现市场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杨帆教授指出,我国日益与国际社会接轨,这就必然意味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粗劣的技术、过低的标准,不仅让本国的产品难以顺利进军国际市场,而且,必然会给某些不良企业生产、倾销某些劣质产品提供制度性基础。因此,需尽快修订相关标准,让我国的质量安全标准尽可能与国际社会接轨,无疑是避免各种类似质量风波事件发生的根本性措施。
杨帆教授进一步指出,消费者对洋品牌不能盲目崇信,否则会纵容跨国公司无视其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一视同仁,同等规范要求,不姑息、不迁就,特别要对某些跨国企业公然歧视我国消费者的行为施加有力震慑,进行严格制裁。当然,跨国公司也要承担起自己的企业责任,要生产和销售名副其实的产品,如果出自侥幸心理以双重标准欺骗中国消费者,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苦果。
链接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化妆品市场蓬勃发展。1982年我国化妆品产值仅为2亿元,而2003年全国化妆品产值已达520亿元,处于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世界第八。目前我国化妆品企业已达5000家。
■我国现行的化妆品卫生标准由基础标准、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皮肤病诊断标准共五部分组成。此外,卫生部近几年还颁布了大量的化妆品卫生规章,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和轻工业部还发布了一些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和规章构成了我国目前的化妆品标准体系。
■我国的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9年以前以地方政府名义颁布的化妆品管理办法,这些地方性管理办法,为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卫生部在1987年颁布的《化妆品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和1997年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标志着我国的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第三阶段是1999年和2002年卫生部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连续对化妆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进行的两次修订,增加了化妆品功效性评价方法,这是对以前化妆品卫生标准的一次补充和完善。
■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化妆品市场的管理,先后修订了《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生产企业规范》,发布了《染发剂原料名单(试行)》、《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2003年)》、《国际化妆品原料(INCI)英汉对照名称(2003年)》。此外,卫生部还发文规范氢醌、吡啶硫铜锌、果酸、酮康唑、红高粱、籽瓜提取液、二甲基-共-二乙基亚苄基丙二酸酯等成分在化妆品中的使用。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化妆品制、修订项目达52项,包括《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修订;化妆品中抗生素、维生素D2和D3、所含中药成分、有害重金属、有毒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测定;化妆品中亚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化妆品中潜在过敏接触性皮炎的鼠局部淋巴结评价方法、光毒实验和眼刺激实验替代方法;脱毛、除臭、健美、美乳、育发、祛斑等类化妆品的功效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