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1981年首次出任本报驻罗马记者,至今已历3个任期,在国外工作近17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意大利人心目中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国度:她虽然拥有悠久的文明,但却封闭、贫穷、落后。当时已经卸任的意大利驻华
那个年代,我国的出国人员很少,身上的外汇也少得可怜,除了在街摊买点小纪念品,正规商店是不敢问津的。偶尔到当地超市看看,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而售货员总会把我们当成日本人。
最近一些年里,几乎在不知不觉间,情况发生了巨变:走在罗马街头,中国游客到处可见。著名的水道大街那些高档名牌店的营业员们,都已开始用“你好”“欢迎”、“这个很漂亮”等中文来招呼亚洲面孔了。各类超市里,各种“中国造”的商品琳琅满目。回国休假,稍不留神就会把“中国造”带回国内,为亲友们留下笑柄。一些去中国访问的意大利朋友,回来后几乎众口一词:“中国的发展、繁荣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与北京的旅馆、商店等服务设施比较,罗马显得有些寒酸了。”
记得1982年我曾写过一篇《意大利的高速公路》的报道。那之前我国还没有高速公路,现在我国高速公路总长度已位居世界第二。“神五”和“神六”升空,一些意大利朋友来电话表示祝贺。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广阔繁荣的市场,震撼并深深地吸引了意大利工商各界。近三四年来,不光是大企业,许多中小企业也纷纷拥向中国寻找商机。意全国工业家协会主席蒙特泽莫罗说:“事实上,中国已成为意大利企业界优先考虑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近几年,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界举办活动时,中国记者也成为他们优先邀请的对象。今年6月我回国两周,电子邮箱里竟积压了517份邮件。同时,我也是罗马几家学术团体和战略研究机构的“常客”,他们举办研讨会时总想听听中国记者对形势的看法。
回顾我驻罗马的前两个任期,不仅很少有当地机构主动请中国记者参加,媒体也很少报道中国。现在,这里的媒体几乎每天都播报和刊登有关中国的新闻,“正面消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报道面越来越宽。意大利各界对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之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日前,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在总理府接见中国常驻记者时说,中国的发展令世界震惊,他希望这样的发展能继续,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发展将改变世界政治和经济面貌,为新世纪留下鲜明的印记。普罗迪曾是一位治学严谨的教授,他的这番话既是一种判断,也包含着热切的期冀,从中可以感受到今日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