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即将迎来国庆的吉大校园没有丝毫倦怠。这一天,学校召开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精神,落实李长春同志在吉林大学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的一次再动员。”校党委书记张文显这样解释会议的意义。
连日来,吉林大学的每一项活动都贯穿着这样
这既是吉林大学传统师德建设的延续,也是学校师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定位师德
60年的奋斗历程和6年的合校进程,吉林大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那就是“五湖四海、和而不同,自由民主、守正创新,朴实厚重、追求卓越”的办学特色和“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的吉大精神。
“提出吉大精神是学校师德建设的切入点,是为合校后的教师寻找与新吉大相吻合的历史使命而作出的有效尝试。”党委副书记蔡莉说。在总结吉大精神的过程中,师德在吉大有了明确的含义,那就是爱岗、敬业、尽责的职业精神和对学生充满爱心、对社会充满责任、对团队充满忠诚,实践并维护学术民主、实践并维护学术公正、严谨自律,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去年末,吉林大学在全国高校首创了《大学章程》,明确要求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创造科学新知,传播先进思想,培育精英人才,引导学生养成珍爱生命、尊重人权、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爱护自然、热心公益的良好品德。
今年6月,学校党委出台了《加强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良好的道德风尚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
师德在实践中被还原为行为准则。
再塑师德
8月23日,在教师岗前培训开学仪式上,校长周其凤讲了第一课――吉大教师要适应国家、民族的需要。9月21日,党委书记张文显为参加岗前培训的280位教师讲了最后一课――关于大学精神。
这每学年必须进行的“开学序曲”,是吉林大学完善的师德建设制度之一。几年来,先后有4名青年教师因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不过关,被取消教师资格证。
从2000年开始,党委宣传部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动态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和教职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35000份,范围涉及到学校各部门和30多个学院,每年都形成《教职工、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建立起思想动态数据资料库。
根据这个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师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学校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师德建设制度。
无论是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督学员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还是本科生导师制度,所有的制度最终都归结到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根据《吉林大学章程》、《师资队伍建设(2006-2010年)规划》的要求,学校人事部门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将教师职业道德因素作为教师职务评聘,选拔出国留学,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和评奖,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考核的必备考察内容和重要指标,并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在这几年的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有200多位教师因为没有很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而被低聘、缓聘、解聘。
师德在润物细无声中被雕琢成行为习惯。
弘扬师德
刘宝琦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级工程师。在即将退休之际,为筹建国家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他义无反顾地留在中心继续工作,把四十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为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中心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得知罹患癌症后,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还亲自主导编写《学生实验须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吉林大学。
这样的先进教师事迹学习,是学校除了优秀传统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外开展师德教育的又一内容。为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学校制定了《吉林大学“教学名师奖”和“教学示范教师奖”评选办法》,开展了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和示范教师、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
在今年的9月15日,李长春同志来到吉林大学进行调研,对学校通过连续多年的师德建设带来的教师精神风貌和道德状态的变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2005年的师德问卷调查中,在“对教师职业的态度”的调查显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神圣”的人数比例,由2001年的76.5%上升到2005年的92.3%。几年来,学校有一人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两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四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学生中要求入党的超过学生总数的90%;每年都有近600名毕业生主动申请到西部地区或国防基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