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应对银色浪潮

2006-10-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捷 我有话说
九九重阳,登高望远。

在第17个老年节到来前夕,记者专访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

据预测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十一五”期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

口的12.78%。和“十五”时期相比,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高龄化显著,农村老龄问题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养老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照料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如何应对来势迅猛的银色浪潮?李本公认为当务之急要积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建立健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他介绍说,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老龄工作一系列政策法规,已基本形成涵盖养老、医疗、生活和照料服务、权益维护、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但是还不够。应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已经逼近,“老龄化中国”的警钟已经敲响。“十一五”期间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老龄政策研究力度,丰富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以适应快速老龄化发展趋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不断健全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最终目的是要切实解决老年人“养”和“医”的问题。李本公分析说,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等,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老年人。我们要建立健全广泛覆盖、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由此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我国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为老年人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要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将成为未来老龄工作的重点。李本公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徙流动,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失地农户中的老人、独生子女的老人、“留守老人”,这些人或没有经济来源,或失去子女侍奉赡养,这个队伍还会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逐步扩大。

努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李本公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将不再成为老年人的问题,孤独、空虚对老年人是致命的折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将成为老年人的重要诉求。为此,要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老年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在县(市、区)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设立老年活动站(点);基层村居开设老年活动室。各地原有和新建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要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园、园林、旅游景点等公共休闲服务场所也要积极向老年人开放。鼓励发展城乡老年群众文艺活动组织和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事业,把它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积极扶持,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多学科的老年教育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