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2006-10-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雁翔 我有话说
张卓元、迟福林、常修泽、孙立平、党国英等首都理论界十数位知名学者,日前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座谈会”的发言中认为,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意义非常重大;《决定》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理论界应当为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建言献策。

与会者认为,当前,要妥善解决面临和可能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实现发展的阶段性转换,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但要把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变成实际,还需要做更基础的工作,包括技术支持。比如推行绿色GDP,本是个很好的理念,但到现在形不成完全应用到行政系统进行的统计技术支持;再比如循环经济,在技术上没有完善的体系,在战略实施中也需要很好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支持。我们提出要协调、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但必须研究在什么样的程度上群体之间是平等的,被公众认为是可行的。只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就不可能绝对平等,因此,应该有一个技术性标准,找到一个大家基本上能认可是平等的标准。

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还是协调利益关系,但也要突出重点。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在转型过程中,还要协调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及企业中的劳资关系。此外,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与会者强调,近几年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了,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转移支付,增加用于公共方面的支付。比如,我们现在推广的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太低了,应当提高,财政应多拿出一些钱来支持它。再比如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书本费,也应当重点考虑。

与会者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加快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现在全社会公共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应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现在,财政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很不明确,城市和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很不完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制应该成为改革另一个目标和重大任务。

在建立公共服务体制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人文关怀与经济可行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我们既要有高度热情,同时也要有冷静思考。在目前国情情况下,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有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研究经济可行。从人文关怀来讲我们不仅考虑一部分人,还要考虑整个社会所有成员,让全体人民来享受。“以人为本”的人不仅仅是一部分人,而应该是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学者们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具有动态性,也即每个阶段都要有重点;同时,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和谐是相对的,对这一点,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此次座谈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组织召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