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林庚在书房。本报记者郭红松摄 |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王庆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庚先生因病于2006年10月4日晚19时与世长辞,享年97岁。
林庚先生,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1910年生于北京。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夜》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起”。此后,他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林庚先生的创作赞美生命、自然、青春和童心,以独特的形成,真诚地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同时,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也从创作和理论两个领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提出了“半逗律”、“新音组”、“典型诗行”、“九言诗”等新格律诗的范畴,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他的以九言为基本调式的诗体被称为“林庚体”。林庚先生的诗歌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语言中全新的节奏,以构成新的诗行;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民族诗歌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无论从诗歌的意象,还是内在的情感上,都是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完美结合。
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在楚辞、唐诗、明清小说多有关注,先后出版了《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天问论笺》、《唐诗综论》、《西游记漫话》、《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由于研究古代文学的范围较广,他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自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系统的认识。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文学史。1992年出版的《中国文学简史》是他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总结,新见迭出,闪耀着悟性的灵光,在众多文学史著中,别具一格。
林庚先生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以自己的睿智和激情,影响了一代学人,袁行霈先生称赞说:“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葛晓音先生称赞说:“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林庚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6年10月12日上午十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厅举行。(本报1月22日《人物》版曾整版刊出林庚先生的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