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注意到,安倍在出任首相后表示,其内阁继承“村山谈话”,承认日本对中韩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在他的第一次施政演说中,也将改善日本与中韩、与邻国的关系,列为其新内阁需要优先关注的重点之一。正是基于他的这种表示,中韩两国政府为了表明对改善中日、韩日关系的诚意,向其发出了邀请。
但有日本学者指出,安倍的政治理念与其前任一样,同属日本右翼。在出任日本首相前,他似乎更倾向于将中日、韩日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历史因素分开对待。在政治层面,可以加强多边领域的国际合作;在经济层面,可以继续发展互惠互利的实质性合作;在历史层面,可以不作结论,保留分歧。安倍迄今在“参拜”问题上刻意回避,可以看到上述想法的影子。但这种想法,对中日、中韩关系的发展是十分危险的,与小泉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记得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后,他2001年10月访华时,先到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表示承认侵略,反省战争,向中国人民道歉。但余音未落,他就在次年4月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且坚持每年参拜。这种想在反省战争与坚持参拜、承认侵略与捞取经济实惠之间找平衡的做法,是不会成功的。小泉就是很好的例子。
作为政治家,只要稍微控制一下民族主义情绪,稍微站高一点就必然会看到,日本正视历史,改善与中国、韩国的关系,符合日本的利益。
首先,改善中日、韩日关系有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的稳定。朝核问题不断节外生枝,日前,朝鲜又宣布要进行核试验,使半岛局势进一步趋紧。中日韩三国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重要参与者。如三国能不受双边关系中历史问题的干扰,加强磋商,分头去做工作,无疑会有助于半岛局势的缓和。
其次,中日韩三国的GDP共有约8万亿美元,三国都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建立了“10十3”机制。应该看到,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各有千秋,如果中日韩三国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磋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分工、有合作,那么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可能会更富有成效,东盟也会有更快的发展。
还有,多数日本国民希望日本在国际大家庭中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安倍首相也将日本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列为其政策目标之一。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义务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今国际社会中,应该说德国已经得到了“正常”国家的地位。但德国绝不是通过否定自己的侵略史、篡改自己的历史教科书等小动作,来实现其“正常”国家地位的。相反,德国历届政府正是通过正视历史、通过对邻国实实在在的帮助,逐渐消除了邻国的疑虑,建立起与邻国之间的信任。德国在推动欧洲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获得了“正常”国家的地位。这一经验值得日本新内阁认真研究。
正视历史,与中韩改善关系,与邻国建立相互信任,应该成为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