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舞剧大行其道,表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了。前不久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获得大奖的海南省歌舞团的《黄道婆》,又为舞剧舞台增添了一个来自黎族的民间女革新家的形象。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乏士大夫和官宦中的志士仁人,文学艺术中表现的也很多了。而黄道婆却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因为在纺织上
大幕拉开,序幕简单交代了在一次南海风暴中宋朝官员黄文相救起一位年轻女子的经过,从而为黄道婆从大陆流落海南做了必要的铺垫。然后,整部舞剧就在一派黎族风情中一幕幕展开了。在《三月三》,一个黎族载歌载舞的爱情节日里,朝廷征收黎锦的圣旨开启了黄道婆的人生命运;也是在这个场合,她认识了阿雷和符巧这对淳朴的黎族男女,埋下了他们三人之间情感纠葛的种子。在《七月七》,黄姑和符巧同时在为赶织上缴的黎锦而忙碌着,黄姑由此而产生了纺织革新的想法,但在此过程中,二人之间的情感误会也更加深了。在《五月五》,正在两人的误解难解难分之际,传来宋朝官员黄文相遇到危难的消息,此时,善良的符巧置个人恩怨于不顾,挺身而出,身负重伤。在《正月正》,濒危的符巧与日夜照看她的黄姑进行了真诚的心灵沟通,她们彼此走近、理解了对方,符巧挣扎着把黎族传世之宝黎锦龙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位汉族姑娘。在《九月九》,黄姑终于完成了纺织工具的革新,织出了朝廷向黎族征收的龙被织锦,实现了凝聚着汉黎人民智慧的纺织进步。当年的黄姑,如今成了黄道婆,她仰望苍穹,跪拜于五指山下,感念先人,感念逝者。
黄道婆生活于海南多年,所以,这部舞剧以黎族生活、黎家风情为基调;黄道婆受惠于当地人民完成了纺织革新,所以,这部舞剧充分歌颂了黎族人民的勤劳智慧;黄道婆在海南度过了青春年华,所以,这部舞剧描写了青春的悸动和情感。这样的背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给了舞剧创作者们一个极好的舞台。他们不惜笔墨地把海南风光的一切鲜艳、壮丽的生活元素,在这个舞台上放大、呈现,他们设计了黄道婆的大段独舞,以及她与阿雷、符巧之间的双人舞、三人舞,还有味道醇厚的黎族男女求偶舞、织锦舞、采棉舞、狩猎舞,当这些舞段在多彩的织锦龙被和葱郁的热带植被、野吉贝花中展开的时候,观众真是置身于一个美好、热烈的艺术世界中,感受着纯真、至美。
使人对此剧感兴趣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部舞剧的创作者中不乏我国舞蹈界的精英人物。总导演高度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教授,身为舞蹈教育家,他多年来一直不离舞台实践,先后编导过十几部舞剧,曾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他基本功扎实,是一个敏感而有才华的艺术家,有理想,不张扬,脚踏实地,所以总有佳作问世。此次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他就有两部作品得了大奖,一部是《黄道婆》,还有另一部是《红河谷》,可谓功到自然成,不负有心人。
扮演黄道婆的刘岩,是我国目前不可多得的技术艺术堪称一流的女演员,我不仅看过她在《瓷魂》、《红河谷》、《西厢记》中扮演一号女主角的出色表演,还与她面对面进行过交流。她不浮夸,爱思考,有追求。在这部舞剧中,把黄道婆从一个少女到成熟发明家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细致可感,她把黄道婆对友情的珍视、对纺织的钻研演绎得真实可信。
剧本执笔、执行导演彭玉明,自打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多年浸润于海南的热带文化中,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有了较深的理解,于是在创作中大显身手,把热带元素运用得得心应手。扮演阿雷的汪子涵也是一个实力派男演员,他曾在舞剧《风中少林》、《情天恨海圆明园》中扮演主角。扮演符巧的孙小娟功夫扎实,塑造人物能力强,活脱脱演出了一个敢爱敢恨、重义气、顾大局的黎族少女的形象。
不能不提的还有为这部舞剧赋予了音乐灵魂的吴少雄,他其实早在1991年就在国际交响乐比赛中获过大奖,有了不同凡响的业绩,只不过偏居东南福建,不为大众所认识,但他在圈内却是声名远播,所以近年来每每有舞蹈界、影视界同仁找他合作,已经创作出9部舞剧和几十部影视音乐。在这部舞剧中,他同样表现出善于营造气氛,音乐细腻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朴实而不做作的一贯风格。
经过如此众多的优秀艺术家的打造,《黄道婆》便有了灵魂,有了血肉,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