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优秀国产影片越来越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其在观看了金秋十月集中展示的优秀国产影片以后,这个印象更为强烈。
以集中展现国产影片创作成果为主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联合发起的纪念长
这批参加展映的影片在继承发扬革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同时,还以丰富多彩的题材类型与风格样式,彰显了新颖的艺术追求,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两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我的长征》和《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1949》。《我的长征》以一个全家参军的红军家庭在长征中的传奇经历为线索,表现了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讴歌了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勇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影片气势磅礴、可歌可泣,逼真地再现了慷慨激烈、气壮山河的战争场面,表达了普通战士与革命领袖一样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理想情怀。《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1949》,以两位西方记者的视线,通过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和探求,回答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严肃的问题,告诉我们民心向背是革命胜利的保证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两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意义在于透过历史的硝烟,启发当代观众的思考,为建设和谐文化寻找到根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历史告诉现在――和谐社会来之不易。
这批展映影片以现实题材为主体,涌现出不少精品力作,它们直面当代生活,反映当下社会,通过不同的人物和多样的故事,阐述了和谐文化丰富的内涵。比如影片《殷雪梅》,朴实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位为救车轮前的学生献出了自己生命的女教师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却把一位模范教师对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无私的爱表现得催人泪下。影片《塔克拉玛干》叙述了一个兢兢业业的青年警察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抓捕逃犯的故事,表现了一种挺立于天地间的、无怨无悔的浩然正气。这样的作品塑造了既是平民又是英模的感人形象,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精神,以高尚的价值观谱写了和谐文化的动人篇章。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对理想的坚守、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是和谐文化的基调。影片《城铁三号线》讲述了一对青年夫妇每天乘城铁三号线上下班,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他们没有交流沟通的时间而变得陌生疏远,但感情终于从裂变到回归的引人深思的故事,表达了对道德的尊敬和对真正的爱的感悟。农村题材影片《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是一部轻喜剧,它通过两个当代农村女性充满情趣的日常生活和她们的情感历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个时代主题,展示了改革为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变和农民精神世界的自我提升。合拍影片《河内,河内》诉说了一个发生在越南的故事,中国姑娘苏苏只身来到越南,她的姥姥祖上就在河内行医,无奈的别离一晃就是四十年,为完成姥姥的夙愿,苏苏寻找着越北一个叫溪眉的火车站。影片委婉抒情,展现了人世间永恒的情感和美丽的心灵,是一曲深情的咏叹。《海洋朋友》是一部儿童题材作品,讲述了一个热爱动物又充满幻想的十岁男孩在“极地海洋世界”里与千姿百态的各种海洋动物之间交往的奇特经历,表现了人与动物、亲情与友谊、爱与理解的美丽故事。
心与心的沟通、人与人的理解,也许是和谐文化中必须坚持和倡导的美德。影片《磨剪子,抢菜刀》表现了家庭的宽容与和解,在东北农村,身患绝症的老人想让孩子们回来,过最后一个团圆的生日:在县城工作的大儿子及在北京工作的二儿子都回来了,围绕房子搬迁的补偿费和弱智三儿子发生了纠纷,最终大家都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感悟到亲情的珍贵。影片《爱,在路上》讲述了一位继母和孩子从不理解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心灵在相互体谅中变得越来越纯净、美好的感人经过。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优秀的影片将会给广大观众带去更多有益的思想共鸣和愉快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