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等对话 相互借鉴

2006-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王怀成 我有话说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10月10日至11日在柏林共同举办了中德第8届人权研讨会。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法工委、司法部司法行政学院、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等单位的法律和

人权专家,与德国政府、议会、联邦宪法法院等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众多代表和知名人士,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人权与司法”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专家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探讨和交流了两国司法实践中人权理念的运用和对司法人员人权理念教育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增进了了解,达成了不少共识,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了交流。用连续8次出席中德人权对话研讨会的德国原司法部长、现任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主席格梅林女士的话说,研讨会是“在平起平坐的基础上进行的”。中方代表团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顾问李北海说,中德人权对话不仅一次比一次深入,而且随着德国人对中国了解的加深,平等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他们愿意倾听中方在保护人权领域的经验和做法。例如许多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在服刑人员的改造和回归社会方面有一些值得他们借鉴的做法。

格梅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德中两国在一些具体人权问题上虽存不同看法,但德方看到了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次研讨会是两国人权专家的一次高水平的交流。德方饶有兴趣地了解到了中方在司法领域内保障人权的一些富有新意的做法。

勃兰登堡州副州长兼州司法部长舒伯特用该州与中国交往的具体实例说明交流对双方的益处。自1995年以来,勃州和柏林每年接受多批中国司法界人员来德国考察培训。他们不仅有机会向中国的法律同行介绍德国的一些成功做法,而且也能从中国同行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他们每年也派法官到中国考察访问,并有机会亲身接触中国的法律实践,从而加深了对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理念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经济上的成就,而且也惊叹中国在司法领域的快速发展。

联邦议员、社民党议会党团干事长库普夫自2001年以来连续6次参加了人权讨论会。她对记者说,每次研讨会她都能感觉到新的变化和进步。虽然讨论越来越涉及具体的、实质性的,有时甚至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但中方专家积极坦诚的态度赢得了德方专家的赞扬。

正如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林伯承在总结发言中所说,研讨会没有盛气凌人,有的只是平等的讨论。这是一次中国传统的“仁”、“和”、“法”的文化,与德国文化中平等、爱人、契约观念的一次交融。他说,1999年开始的中德人权研讨会,是两国“法律交流与合作”的长期项目,它涉及人权领域广泛的问题,至今已经分别在两国成功举办了8届,创造了国际人权交流史上成功的范例。他的话得到了德方与会代表的认同。(本报柏林10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