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30日,刚刚经过7天7夜艰苦鏖战的红九军团,还没来得及抖落战火中的硝烟,就告别了龙岩长汀钟屋村的乡亲,迈出了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红军长征后,敌人对苏区实行“三光”政策,使苏区人民饱受摧残。在恶劣的环境下和巨大的困难面前,长汀人民没有屈服。他们与瑞金组建起汀瑞游击队,开辟闽赣边游击根
解放后,长汀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曾因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步伐总比沿海“慢一拍”,而成为国定贫困县。近年来,具有在困难面前不屈不饶,勇于拼搏的革命传统的长汀人民,面对经济落后现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寻求“快一步”的发展战略,进而缔造出一个个经济发展奇迹。如今长汀不仅脱去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去年还一举跃居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市榜首。长汀的发展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被福建省省委书记卢展工誉为“长汀现象”、“长汀经验”。
不长棉花的地方“长”出万台针织城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南益集团和澳门精粹集团在长汀兴办两家针织厂,虽然规模很小,但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却让多年苦于发展无路的长汀人民,敏锐地觉察到这一产业适合县情,大有可为。于是长汀县委、县府提出了建设“万台针织城”的目标。
长汀是一个不产棉花的地方,又无交通之便利,因此建设“万台针织城”的目标一提出,摆在长汀人民面前的,便是订单缺少、资金短缺等一大堆困难,长汀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正是传承于红土地的拼命苦干精神,在短短3年多里,长汀缔造出一个经济发展神话。从一个不产棉花的地方迅速发展成一个万台针织城,城内近200家的纺织服装企业还构筑了纺纱、织布、服装加工、出口和纺线、织片、缝盘、后整、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了投资热土
“不让革命老区成为被投资者遗忘的角落。”这成了长汀人民的又一个宏图大志。为让穷乡僻壤成投资热土,长汀县抓住沿海城市产业转型的机遇,打出了招商引资“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旗帜。
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沿海企业如群鱼归渊一样,纷纷前来长汀落户。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有1000余名客商到长汀考察,引进138家企业,其中梦特娇、花花公子、耐克等国际品牌,利郎、安踏、李宁等国内品牌,香港南益、盼盼食品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长汀,为该县打造工业主导产业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崛起不忘守住青山绿水
“十五”期间,地处闽西山区的长汀县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4倍,但工业废水排放量却减少了45%。过去工业不发达,工业污染突出,现在工业大发展,工业污染却不突出了。奥秘何在?原来为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不再出现“慢一拍”的现象,长汀人民把目光伸向更远的未来:既要发展好经济,也要守好青山绿水!
“上项目不产生新的污染源。”这是长汀发展工业的一个基本原则。正是建立了完善的护林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并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封山育林,如今长汀森林覆盖率高达81.4%。许多昔日的秃头山变绿了,白鹭飞回来了,断流的小河又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