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色生态保护神

2006-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我有话说
?这是绿的世界,大榕树、金椰子树、平安树、槟榔树,绿叶像抹了油泛着晶莹,几条弯曲的乡间小路几乎被绿湮没了;这是鸟的天堂,白鹭、灰鹤、水晶鸟不时拍打着翅膀,清澈的湖面从此有了生机和喧闹。

这就是海南文昌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它的创建者是文昌市“特殊荣誉市民”,一位名叫邢诒前从文昌走出去又走回来的香

港籍商人。

实际上,当初邢诒前并没有想创建自然保护区。那是1994年,他带着几千万元来老家文昌投资房地产,在名人山附近承包了1000多亩地进行庄园农业开发。他发现,儿时相伴在湖中戏水的野鸭、林中成群的白鹭踪影全无,眼前只剩一波湖水和一片荒芜,他顿生念头,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在这里打造绿色,这样兴许会带动房地产开发。他先是投资1000万元种上了近百种树。要知道这些树有许多是“舶来品”,是邢诒前从斧头上救下来的。湖边那一排排金椰树,原来是长在一个村子的公庙中间,村民准备将它们砍掉的时候,邢诒前闻讯赶到,花三千元买下,用两台吊车,将它们一株株移出来,花了三天三夜运回来。那片蔗北树,是从外县买回来的,运树时撞坏了村民的房子,邢诒前为此赔了人家几千元。渐渐地,名人山周围的树木都成了邢诒前解救的对象。有的村民要砍树卖钱给孩子交学费,有的村民要砍树盖房子,只要邢诒前知道,不管多贵也要买下。就这样,邢诒前买树出了名,附近哪家要砍树之前,都会问邢诒前买不买。光买村民的树,邢诒前就花了几百万元。三年后,绿树成林了,邢诒前用400万元买回十几个品种的鸟,在林子里放生,说来也怪,这些鸟成了常住“人口”,竟然在林子里筑窝垒巢,更让邢诒前振奋的是,不久这里迎来了久违的贵客――白鹭,先是十多只,后是几十只,最后是上万只,那壮丽的景观,令十里入乡的村民驻足难忘。接着其他种类的鸟也被吸引来了。入秋后,村民要到林子里打猪草,鸟多得迫使人都要戴草帽,要不然就会被鸟粪砸个满头满脸。也就是这一年,经文昌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邢诒前招聘了几十人组成护鸟队。从此在名人山3万多亩土地上,不论刮风下雨总有一支护鸟队穿行于旷野、湖边,并组织在村民当中进行爱鸟、护鸟,热爱生态的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保护区附近的村民都有了强烈的爱鸟意识。区外的人进村庄打鸟,不论大人小孩,只要看到都会告诉护鸟队或主动制止。

为创建自然保护区,邢诒前买树买鸟搭进去2000多万元。来文昌之前,他是一个有着一定资产的商人,从1996年开始,为养护自然保护区,他因为花尽了现款,只好开始拍卖资产,先是卖掉大卡车,后卖了小轿车,2001年连他自己坐的私家车和住的别墅也卖掉了。本来他要在文昌名人山开发房地产,结果没有精力做,不但没赚钱,反而把本都搭上了。可以说,邢诒前以一己之力维持了偌大的自然保护区,好比上了刀山。难怪父亲骂他“疯子”,妻子喊他“神经病”。要知道,这些年来,邢诒前没给过家里一分钱,家里生活是靠妻子在饭店刷盘子挣钱维持的。2003年,邢诒前实在没有办法,回到香港凑了70万元港币,这其中大部分是妻子存的私房钱。返回海南后,他听说有个村的村民要砍掉一批古树,结果他不但买下了这批树,还带村民修好了路,拉了电线,通了电,本应用于救急的钱,也就没有了。他现在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荔枝树和朋友接济。实际上,邢诒前是在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感动村民。日常中,他参与公益事业最多,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只要是向他开口,他总是伸出热情的双手。渐渐地,他的执著感染了村民,保护区逐渐改善的生态环境让村民意识到邢诒前多年付出的重大意义,村民们不乱砍伐树木了,用来打鸟的枪主动上缴了,许多人甚至自愿当起义务护鸟爱树宣传员。从此,邢诒前不孤军奋战了,村民们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环保事业之中。

令邢诒前欣慰的是去年8月份,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在他的自然保护区里挂牌;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来这里捐款,帮他渡过难关;前不久,海南省林业局拨专款帮他解决燃眉之急,并帮他作出一个具体规化:以海南省生态建设为指导,以生态保护为宗旨,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突破口,以经营生态有机农业为策略,建成一座开放式大型乡村森林公园,开创人与自然和谐的品牌。对此,邢诒前的观点是: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把房地产搞起来,不管多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保护绿色生态,我最不希望自己永远是国内唯一一家由私人投资创建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希望有更多的人融入绿色生态,投入这项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