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是个苦差事,本地人不愿意干。1986年1月,李火生作为首批农民合同工
在师傅的教导下,李火生刻苦钻研技术,逐渐成为一名熟练工。从农民合同工到班长、副工长、产品主管,再到市劳模、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火生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2000年,李火生被派到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半潜船“泰安口”号担任机舱区域主管。半潜船主要用于在海洋上拖运大型钢结构件、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潜艇、军舰等,也可以用于铺设海底管路和电缆。当时,世界上类似的船不超过10艘。
“泰安口”号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SSP电力推进系统”,由于这种设备是首次生产,厂家的设计不太完善,李火生等人先后5次组织拆装调试。他带领一批年轻员工奋战24个通宵,使工时比预期大大缩短,为公司创造了近300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半潜船建造期间,他们共为公司创造了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
李火生还提出了串油(管路清洁)新工艺。船舶主机滑油日用系统串油是船舶建造的一项难题,常常会拖延造船周期。李火生将串油周期由原来40多天控制到15天内,创下华南地区造船业串油的最高水平。
技术过硬成了李火生的金字招牌。不但同事钦佩他,船东也对他交口称赞。来自船东马士基的监造组长对李火生表现出莫大的信任,只要李火生做的活儿,答复总是“OK”;甚至说“他做的活儿,我们免检”。
广船国际造的船主要用于出口。为了更好地和外籍船东沟通,李火生开始自学英语。没有英语基础,他就和儿子一起学习小学英语课本;不懂专业术语,他就用心记下船东经常使用的专业词汇。“现在终于不用只靠手势了!”李火生笑眯眯地说。
李火生不善言谈,他把对工友的关心都变成了对技术的钻研,因为改进技术可以降低工友的劳动强度。“遇到困难的工作,他总是自己先做一遍,再手把手教其他人。”机舱主管文伟中感慨良深,“长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他却能把工作当成兴趣和爱好,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新华社广州10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