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的正式名称将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同日下午,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战略在中国受到青睐,国家政策扶植的重点始终放在扩大出口上。在现实操作中,出口导向战略又逐步变成“出口至上”战略。有国际人士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国际贸易领域最大的亮点当数中国以出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3年出现逆差外,其余各年中国外贸均为顺差。也就是说,自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拥有11个贸易顺差年。考察世界贸易史,这种现象实属罕见。
“出口至上”战略当然是有好处的。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为资本、外汇“双缺口”而苦恼不已时,当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在为贸易逆差而怨天尤人时,中国不仅赢得了顺差,而且借助高顺差挣脱了“双缺口”对经济增长的束缚。
但是,“出口至上”战略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一,企业重数量轻质量,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盈利低,耗能高、污染高。其二,在引进外资和技术时,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复引进现象严重。其三,廉价产品大量出口,企业之间低价竞销,加剧了贸易摩擦,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主张终止“出口至上”战略的呼声不断。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继续依赖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势必会滑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二是认为发挥比较优势意味着强调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应该“扬长避短”,而增强竞争优势则意味着更加强调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道路是“优胜劣汰”。三是认为中国应大力培育和发展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言的“第三种优势”,也就是“知识产权优势”,即在既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基础上形成的更核心层次的国家优势。四是认为应减少国际经济摩擦,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摒弃“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重视进口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
10月16日,人们通过媒体见到了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对广交会更名的全面解释。高虎城说,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努力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的重要举措,是希望能够利用广交会这一国际贸易平台,为国外的优秀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的渠道。
此前数日,《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向社会公布,其中传递出的国家战略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无论是国内资源环境还是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都难以长期支撑。“十一五”期间,中国外贸要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