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第10期刊载的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的演讲,我对“希望”与“未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明晰的理解,这就是我在这一期上的收获。我期待,光明讲坛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正确价值观、引导人生等方面,推出更多有思想厚度的精神大餐,使之成为当代人的一个精神家园。――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陈相飞
第十期的光明讲坛,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大气,对大江的成长和创作思想作了较深的介绍,尤其是他的文学思想与鲁迅文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也让我们能重新审视鲁迅的作品。――媒体同人
我是最近才发现“光明讲坛”这个栏目的。我很喜欢栏目和读者的互动。因为,我们读者对贵报有很多建议和意见,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你们联系。
我希望在版面上要努力做得活泼一点,不要总“板起面孔来”,要努力使报纸更贴近群众、贴近读者,更富有可读性。还有就是有些文章的篇幅实在是太长了。在当今时代,已经少有读者能有耐心把那么长的文章都看完了,因此,建议贵报在版面上进行创新或是尽量把“长”文章变“短”,使文章更精简,更吸引人。还有,光明讲坛两周才出一次,周期太长了,如此“漫长”的等待,对我们这些喜欢光明讲坛的读者来说,是个天大的“折磨”。建议不要再考验我们读者的耐性了,如果能改成一周出一版的话,对我们来说,那就太好了。――南京读者李祥辉
看到“光明讲坛”面向读者广征讲坛题目后,我想提供一个题目:大学何以为大?
这是一旧题,却也是新题、急题。如果说青年是一个民族之中的脊梁,那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应是这条脊梁的灵魂。但我觉得,许多年轻的学生却在大学迷失了自己。
今天的大学,怎样才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呢?对讲坛的情感让我反复思考后送交讲题,对讲坛的信任让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在这里会找到一个光明的答案。――沈阳建筑大学向天
中日关系的发展,关键在于多交流,交流才能增进了解。我的家乡曾是抗日战争的前方,人们对日本的情感确实是不喜欢。但我访问过日本后,观念有些变化,日本人民也是靠辛勤劳动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光明网友
我想说说第九期的话题。叶廷芳先生在反思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时候,认为我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从来都是强调功能而忽视艺术”,我觉得这里好像有一种误解。儒家美学理论体系有其实用性的一面,他们重视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美,反对雕琢装饰的美。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儒家美学理论体系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外在的形式美的重视。他们把外表的美丽的装饰同“礼”联系在一起,从“礼”的思想出发,把华美的雕饰看作是权力、地位、礼仪的象征。荀子就认为,“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也”。就这一点而论,说封建“帝王们为了权力和享受需要宏大的宫殿或豪华的园林,但对建筑本身,几乎没有人表现出过特别的兴趣”,似乎也不够准确。
而以朴素为美,认为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是最高形态的美,并非儒家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更多地体现了道家、墨家的美学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淮阴师范学院魏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