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发展”看金湾

2006-10-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金湾――一片建区仅仅五度春秋的海岛边陲,如今谱写出了一曲曲“和谐发展”的壮丽篇章:5年间,GDP增长2.58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6%;城镇职工和农渔民的年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和6636元,分别增加3269元和2220元;文化、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美丽的“金湾新区”崛

起在珠海西部大地上。

教育强区为“和谐金湾”奠基

有人说,教育是金湾人创造的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一个只有25万常驻人口的行政新区,在建区的第4年就一跃成为广东省第20个“教育强区”!几乎全部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和优质学位标准的22所中小学和17所幼儿园,使金湾老百姓和十多万外来工子女“人人都享有良好教育”。

金湾建区不久,珠海市委、市政府考虑到金湾区初建,经济规模小,发展压力大,于是把金湾建成教育强区的时间表排在了2007年。而金湾区各级党政领导却觉得教育是一个等待不起的事业,他们硬是把金湾建成教育强区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年。金湾区教育局局长胡海建告诉记者:“金湾区在高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坚持把最好的土地给教育,把最好的教育给社会,把最好的待遇给教师。建区以来,各级政府投入5.6亿元用于发展教育,重新规划兴建起涵盖全区人口的规范化、有特色、上等级的学校,一大批作风正、素质好、能力强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健康权

当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成为2006年春天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关注最多的话题的时候,金湾老百姓对此似乎还缺乏切身感受。2005年8月,三灶镇鱼月村失地农民张大嫂因患乳腺癌住进了珠海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出院后,医院按照金湾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的优惠办法,给她减免了3000多元医疗费,金湾区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给她报销了6000元医疗费,到年底又给她送上大病补助费2000元,加上镇政府和村集体按照村民救助制度给她送来的几千元的生活补助费,张大嫂不仅看好了一场大病,公婆养老、孩子上学和一家人的生活依旧波澜不惊。

金湾区卫生局局长姜长友告诉记者,像张大嫂这样大病不返贫、生活和健康都有保障的失地农民在金湾早已不是个别现象。金湾的普通农民一年只要花上几十元,就能从合作医疗制度那里报销6000元医疗费,他们中的重症患者甚至可以得到上万元的实惠。这是因为政府为每一个村民建立起了个人健康档案,区、镇两级财政每年卫生投入近3000万元,今年金湾区农民的参保率为93.5%,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和外来工人群。

“和谐金湾”插上了文化翅膀

在金湾采访的日子里,有两件事对记者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一是三灶镇妇联不久前举行的“巾帼之光”大型文艺晚会,台上台下千人同声大合唱《读书的女人最美》响彻夜空,她们中许多人是刚刚脱下工作服的打工妹,也有刚刚评选出来的“感动三灶魅力女性”和功勋卓著的女企业家。外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不是“舶来品”,而是由金湾人组织创作,并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的金湾文化的代表作;二是三灶镇美资企业思泰电子厂里的打工妹施晓茹得益于三灶文化中心所营造的读书氛围而自学成才的故事。小姑娘3年前因为家里无力供她继续读高中而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当她从河南省濮阳农村来到三灶时,顿时被一个“学习型的三灶”所吸引,她把自己大量的工余时间和节假日都泡在文化中心里,如今不仅通过了大专课程自学考试,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够和美方经理无障碍地交流,而且从一个普通绕线工升任企业工程部技术主管。而像施晓茹这样在打工的日子里融入金湾的文化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圆一个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大学梦”和“事业梦”的年轻人,在她们厂就有800多人。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蔡新华告诉记者,金湾区近5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中心和3个广东省特级文化站,还在15个村(居)委员会建起了文化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