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它的题目是长征,它的作者是红军。每一次轰轰烈烈的战斗都是它的精彩篇章,每一串深深浅浅的足迹都是它的闪光诗行。
这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斗争,革命的火种焚毁了腐朽力量的根源;这是一次生存与死亡的考验,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成为新时代的开端。
七十年,光阴荏苒;七十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伟大的军事胜利。在国运艰难、危机四伏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审时度势,实施战略大转移,毅然北上抗日,为革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展开殊死斗争。在血与火的较量之中,红军克服了前有千难万险、后有追兵堵截的不利形势,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巧妙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与敌周旋,浴血奋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红军凭着卓越的军事胆略和超强的战斗力,纵横十一省,驰骋两万五千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辉煌战例。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伟大的长征精神的胜利。巍峨的夹金山,白雪皑皑,飞鸟绝迹,红军单衣草履将之踏在脚下;湍急的金沙江,波涛汹涌,鹅毛沉底,红军独木小舟从容渡过。长征途中,寒冷、饥饿、疾病、死亡不期而至,时时处处危难重重,然而再凶险的环境,再恶劣的气候,再强大的敌人,都难以阻遏红军一往无前的步伐,都无法摧毁红军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漫漫征程,红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超乎想象的困难,从不退缩从不气馁,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心忧天下、救国救民的崇高革命理想和信念,凝聚着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凝聚着万众一心、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无数红军战士在战火中倒下,然而由他们的血肉所熔铸的长征精神却屹立不倒,熠熠生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军民团结的伟大胜利。红军始终铭记着,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红军所到之处,即使处境困顿,也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严守纪律,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仁义之师必得仁义之助。是老百姓送粮送水,补给了红军的生命线;是老百姓摆渡架桥,帮助红军渡过急流险滩;是老百姓通风报信,让红军掌握了战斗时机;是老百姓送儿参军,给红军注入了新生力量……在人民的海洋中,红军生生不息,所向无敌。
红军长征之路,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之旅、胜利之旅,“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长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记忆和血脉之中。而今,四面八方的人们受着长征精神的鼓舞,纷纷重走长征路,重温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缅怀那些开创历史的人们。革命元勋的后代来了,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来了,爱国爱家的海外华侨也来了……他们走上先辈走过的路,让长征精神在自己的脚下在自己的心里更加鲜活起来。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长征精神既属于历史,又属于当代,也属于未来。长征胜利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长征精神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今天,我们纪念历史、弘扬长征精神,是汇聚民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是矢志不渝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此时此刻,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沿着红军的足迹继续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长征精神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又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弘扬长征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不断开拓长征精神的新境界,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