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屏南“水上广场”成因引发争论

2006-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编辑部:

一处世界罕见的“水上广场”,近来引来了一场地质学界的学术之争。对于一些普遍存疑的独特地质地理现象,应加大进一步研究的力度,让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验证、求实,这样不仅可以为大众解开心头的迷雾,更能推动相关学科的向前发展。

日前,福州大学有关专家宣称,在福建屏南县白水洋

发现大量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而且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令人称奇。鉴于此前福建从未发现过古冰川遗迹,有关人士称,此举将“改写”福建第四纪的地质发展史。不过,这一发现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等在内的多位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福建纬度低,白水洋海拔只有数百米,古代不可能有冰川出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白水洋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内,由仙耙溪和九岭溪交汇其间,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有一处开阔的“水上广场”,状如巨大的槽形,面积达8万平方米,最宽处达130多米,长约1700米,终年水深不过膝,可容万人。

2005年10月,福州大学原地质教研室施满堂等5位教师多次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他们近日宣称在白水洋发现存在着大量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他们发现,在白水洋槽底有三个大冰坎,而中、小冰坎则随处可见。在槽底的基岩和边坡上存在着大量完整的由冰川磨蚀、刮蚀作用形成的擦沟或称擦槽、沟痕、刮蚀沟等,还有难得一见的“冰臼”。在槽底上,他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奇形怪状的漂砾、条痕石和“李四光环”等等。同时发现了典型的冰川地貌――冰斗。据此,福大专家们推断,开阔的“水上广场”是一百多万年前古冰川运动形成的槽形谷。不过,福大专家们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学界的质疑。中国科学院施雅风院士认为,福建这么低纬度的地方不可能出现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果若如此,就意味着福建那时候夏天的平均温度不超过零下10摄氏度左右,福建植物在这一段时间内就会大面积消失,那么福建的植物演变史都得改写。而生物学者却没有发现福建等南方地区在这段时间生物突然大面积消失的证据。

施雅风说,虽然比福建纬度更低的台湾发现过第四纪冰川遗迹,但那是在台湾海拔3000多米的玉山才出现的,而低海拔的地方未发现这种地貌。他还提出,类似“冰斗”、“冰臼”这样凹陷的地质特征,其成因很多,水流和泥沙长期冲刷可以形成这种特征,风蚀也有可能。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教授、国家地理学会理事郑达贤也赞成施雅风院士的观点。至于白水洋水上广场的形成原因,郑贤达认为,疑与地表的抬升有关。白水洋原先的河谷经过剧烈地质运动后得以抬升,完全有可能变得平坦。

面对这些质疑,施满堂依然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他说,他们多次到现场进行勘察,并发现了许多物证。而持不同观点的人并没有到现场作考察。

对于这场“白水洋成因”之争,记者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由于白水洋的“知名度”高,学术争论容易引起大众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面向社会的科普机会。据了解,自从上世纪80年代白水洋被发现后,先后有一些地质专家、旅行家等到当地考察,但由于都是一些零星的研究,其成因至今尚无统一的科学定论。对此,我们希望,对于这些神秘独特的地质地理现象和自然景观,有关专家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也可以组织不同观点的专家共同考察,在相互验证、求实中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以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光停留在争论上是远远不够的。大众希望得到更准确权威的解释,科学的发展也需要抛开成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