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对医学科技发展方向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分布在医学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各路科技大军力量分散,医学科研力量和医学资源的布局亟待重组和优化;科技与经济活动缺少互动,严重削弱了卫生事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沈岩认为:亟
转换思路,跳出模式
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医学科技创新活动。沈岩认为,这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的是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注重的是实际内容和效果。“转换思路,跳出模式思维,跨学科进行合作,可以使我国的医学科学研究更加富有生命力,进而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沈岩强调说。
以法国国立卫生和健康研究院的模式为例,沈岩介绍了该院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无论大学教授还是研究所人员,也无论哪个地区或单位,只要你在专业领域内是最好的,为了同一个研究项目,大家就可以聚集到某个研究机构。经过相关评审部门严格准入后,冠以‘法国医学科学某研究院(所)’的称号,并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此后四年一评估,干得好可继续保留,干得不好就淘汰,撤消单位牌子”。令沈岩欣赏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即使单位没了,人员也不受影响,因为他们来自各个单位,有固定的人头基本工资,即使研究组织被淘汰了,他们还可以另找一个。“这样,从国家的角度只给增量而不给减量,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国家整体的医学科研水平就会越做越强。”
沈岩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对我国具有借鉴和启示。“组建国家级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可以拓展目前我国医学科学院的模式范围,把分散在各地的医学科研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某个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或附属医院,或是省级的医科院或医学研究中心,只要达到国家级水平,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就可以用机制整合起来,纳入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中,在利用原单位人员、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国家拨付研究、发展和维护经费。”
沈岩指出,实施以人为本的科技人才战略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首要任务,为科技人才提高适宜的发展环境是政府的要务所在。
高强度的系统基金支撑
医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科研体系,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持之以恒,不断深入、发展和提高。要改变医学研究的分散现状,沈岩认为迫切需要建立以医学科技为主体的研究管理体系,使医学在高层次、高效率的管理结构框架中自如地运行,从而保证其全面、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沈岩认为,国家应该给那些具有创新潜质的研究单位和组织提供经费支持:一方面是因为医学科学研究属于公益性事业,在提高人类疾病防治水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迫切需要国家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落实;另一方面,医学科学研究还是新世纪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石,其发展将促进多种高新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为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医学科学研究基金,给予医学科学研究稳定的高强度的资金投入。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政府对医学科研的投入达到270多亿美元,仅次于其在国防中的投入。
在整合财力资源上,沈岩强调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应体现政府对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工作的专项和重点支持。首先,可以通过基金运作来整合、调动和优化全国医学科研资源,建立和发展国家医学科技创新团队。其次,根据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导向来支持以疾病防治为中心的医学科学研究,获取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我国医学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研发医药、器械产品的科技支撑水平。第三,通过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医学人才,抢占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的制高点,保持我国医学科技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