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铁九局吸引人才有新招

2006-10-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俊卿 苗家生 我有话说

日前,中铁九局集团公司在沈阳召开大会,热烈欢迎今年新进入该企业的633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并对近几年来参加工作的10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表彰。

中铁九局自组建以来,逐年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接收数量,三年累计接收1400余人,数量名列辽宁省各大企业首位。

中铁九局集团公司组建于2003年末,

其前身是沈阳铁路局所属的沈阳、吉林和锦州三家工程公司。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中铁九局业务拓展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外,合同额和营业额逐年增长。“中铁九局最为缺乏的是人才,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集团公司总经理柳汉桥深有感触地说。

从集团组建之初,集团领导就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出了统揽全局的、长期的、系统的人才战略。

活化用人机制采用订单接收

“我们还缺少上百个项目经理,上百个技术主管,上千名专业技术人员。……”面对人才缺口,中铁九局首先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在使用大学毕业生方面,在思想上实现了“四个打破”和“四个树立”,即打破“铁交椅”的旧观念,树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理念;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树立“人人是人才,业绩来凸现,谁干好就用谁”的理念;打破“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主动出击挖才源的用人理念;打破过去“自然成熟”的旧观念,树立“滋润成熟”的理念。

观念的转变为企业吸纳人才、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05年初,集团铁路工程处由于承担“沈哈工程”,工程技术人员明显不足。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该处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协商,提前接收了44名应届毕业生到工地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既为企业引进了人才,又较快解决了施工生产的急需。此举成为中铁九局集团在用人机制上的新突破,体现了灵活用人机制的优越性。

近两年来,中铁九局不断开拓纳才渠道,利用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各高校宣传。他们先后到沈阳建筑大学、陕西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招贤纳士。

今年,中铁九局又采取了新举措,通过与校方和大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对于一些急需的专业人才实行订单式接收。企业从大三的学生中通过报名筛选确定名额,为这些选定的学生提供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补助费。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为这些学生安排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

目前,中铁九局已经按照这种模式“预订”了100名三年级学生。通过这种模式,企业获得了急需的专业人才,高校培养更有针对性,学生顺利实现了就业,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签订师徒合同建立《见习手册》

在中铁九局所属单位,每一名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会被安排到一位“老师傅”的门下当学徒。而且,他们师徒之间还需要签定一份合同,在合同中规定师傅的教授计划和教授内容。

这是中铁九局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另一项新举措。为了让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尽快成才,九局利用老职工“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尽快掌握实践经验和核心技术。同时,九局还对“老师傅”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想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

见习制度是九局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又一举措。在为期一年的见习期间,每个大学生都要制定见习计划,建立《见习手册》。每一本《见习手册》都是对一名刚进企业的大学生在见习期间生活、工作的完整记录。

同时,各单位要选拔优秀毕业生担任见习副经理、经理、总工。坚持每半年对每名见习生作一次考核,满一年作见习总结。同时安排毕业生到各专业施工现场轮换学习,以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这本《见习手册》量化了各种考核,使得对毕业生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搭建发展平台重担磨炼人才

对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来讲,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更重要了。中铁九局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展示青春才华的舞台。

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曾经作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题目是:在培训学习的机会、工资收入的多少、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四个选项中,你更关注那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一调查结果震动了九局的领导层。经过研究,他们为近几年接收的大学毕业生制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积极推行“项目经理助理”的培养模式,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毕业生到项目经理部担任见习项目经理、见习项目副经理、见习项目总工程师。同时,为毕业生创造条件,给时间,立课题,压项目,挑重担,积极鼓励毕业生的技术创新。

在九局,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大学毕业生就担任项目经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中铁九局大胆启用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使得优秀业务骨干不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铁九局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所采用的独特模式,一方面成就了大学生的“成才的梦想”,另一方面适应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实施“人才兴企”的发展战略中实现了人才和企业的良性互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