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人才 缔造未来

2006-10-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0月25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全面启动。“未来工程”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理念和最终目标,将经济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他们完善健全的人格素质,引导他们在成长成才的同时回报社会,从而实现大学生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全面和谐发

展,实现社会公益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目前,该项目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企业、海外华侨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已经募集善款上亿元,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助学:点燃贫困学子的大学梦想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领导向受助学生颁发捐赠牌。

“这种感受就像在寒冷的冬天,你瑟瑟发抖的时候,突然有人为你点燃了一堆熊熊燃烧的炭火;这种感受就像你在水塘中挣扎的时候,突然有人伸出了救你一命的双手。这种帮助不是父母的呵护,却胜过父母的呵护,来得更及时。那种温暖,那种感激,是用一辈子的回报都报答不起的。”这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生许允金在描述自己接到助学金时的心情。许允金是从农村走进大学的孩子,他说,在他们那里家家户户都很贫穷。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费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攒起来或是借来的。为了让他上学,两个姐姐很早就辍学到外地打工挣钱。在报考大学时,看着报名册上每年住宿费和生活费至少一万元的花费时,许允金惊住了,这意味着他只有倾尽家产才能读书。

在众多贫困大学生当中,许允金是幸运的,在入学之初,学校就为他及时申请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资助,使他不再为高昂的费用发愁。目前,像许允金这样接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已经有4000多人,他们成为“未来工程”实施之初首先受到资助的幸运儿。

据统计,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约12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在“未来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认识到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培养,必须首先对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关注,使他们能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为此,在“未来工程”助学、发展和回报三类基金中,助学基金的总额目前已达6千万元,占全部基金比重的60%以上。

针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逐步将实施重点转向中西部地区普通院校,资助的群体也向少数民族学生、中西部地区学生倾斜,以期让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群体。同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还在其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进行评选,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使其能够获得和别的同学一样的学习条件。

可以说,“未来工程”项目的实施,首先解决了受助生基本的经济困难,使他们不至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丧失获得高等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同等的成长起跑线。

发展:放飞优秀学子的成才希望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向受助的优秀学生颁奖。

在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奖励各个领域成绩突出的年轻学子的同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大学生健康心智的培养和完善人格塑造上,他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开展形式、内容与目的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成才活动,鼓励他们在逆境中成才;针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通过组织学科竞赛、创新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2004年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相继在全国15个城市的26所项目高校中举办了宋庆龄精神巡展,超过10万人次的高校师生观看了展览。中国石油大学的张藜在参观完展览所写的感想中表示:“宋庆龄女士的生平事迹在校园中展出,同学们纷涌观看伟人的风姿,了解她在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民族解放等众多领域,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方面所倾注的大量精力……通过展览,我们客观形象地看到她精彩伟大的一生,也体会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经济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相结合的用心。”配合宋庆龄生平巡展,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各高校开展了座谈会、宋庆龄精神报告会、弘扬宋庆龄精神征文比赛、组织同学观看《宋庆龄》专题片等活动。部分高校还成立了大学生社会服务队、宋庆龄精神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研究和弘扬宋庆龄精神,在大学生中间掀起了“宋庆龄热”,宋庆龄女士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使广大受助生和大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中国宋庆龄基金还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制定每学年活动主题和重点活动:针对大一新生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容易产生困惑,出现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一阶段的活动特别注重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容易滋生惰性情绪或受情感问题的困扰,并出现个人发展与人际交往的强烈需求,该阶段的活动着重激发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拓展人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进而确立自身努力的方向;进入大三、大四学生就业压力大,面临发展方向的选择,该阶段活动侧重帮助大学生做好参加工作、进入社会的就业准备,帮助他们树立关心别人、服务社会的良好意识;针对研究教育中存在的导师、科研项目和经费等资源短缺等问题,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支持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宋庆龄基金会围绕大学生健康成长开展的大学生助学公益论坛。

 
    宋庆龄基金会在受助大学生中开展征文比赛,并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右图为作品集《爱,让青春绽放》。

  此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资助对象进行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例如成立学生社团,强调同伴群体的相互支持、团结协作;进行美德教育,鼓励学生直面困境,积极进取;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锻炼专业能力;与跨国公司进行互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这些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目的在于帮助受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他们积淀精神动力。

回报:实现公益精神的传承弘扬

 
宋庆龄精神进校园巡展吸引了高校学子

“如果说在逆境中我没有向困难低头,自强不息,那么,是大家的爱给了我自强和向上的力量和勇气。这些爱播撒的种子也将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将来继续传扬。”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简超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宋庆龄基金“未来工程”在实施的同时积极倡导受助生和全社会树立回报母校,回馈社会的理念,以促进公益精神的弘扬和社会公益氛围的构建。

在大学生群体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项目通过BBS、学生活动等与资助对象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和需求,鼓励受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公益精神和责任意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宋庆龄公益志愿者的行列。他们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中,充分发挥所长,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项目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任苗是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热衷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宋庆龄志愿者小分队组织的活动。她说:“现在我们可能做不出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发挥特长,从小事做起,让服务的精神在心中开花。”

同样,在合作伙伴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也与捐助企业在公益文化的构建和弘扬上达成了高度共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亲自致信每位员工,用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中涌现出的逆境成才、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典型事迹激励员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鹿子木表示:丰田宗旨的第一条是“造物始于育人。”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星巴克企业文化及商业经营理念的重要核心之一。”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好的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关注人才培养,进而更好地回报社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是一个助学工程,更是一个人才培养工程,而这个工程最有力的推动力,则是对社会公益精神的不断传承和弘扬,正如武汉大学物理学院的孙飞所说:“爱,无声的诺言,让我们把这爱凝聚起来,像火炬一样,传下去,永久地传下去,去点燃每一颗心。”

相关链接

“未来工程”项目介绍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缘起于2003年7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捐赠1086万人民币,设立了“中海油贫困大学助学基金”。该项目实施3年后,信益陶瓷有限公司、宝马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星巴克咖啡公司、华丰致远公司、东莞金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加拿大爱国华侨陈辅唐医生等热心人士相继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就大学生项目达成合作,逐步形成了一个协议资金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涵盖助学、发展、回报三类基金,主体项目12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2所高校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未来工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05年底,针对大学生群体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开展了经济资助、宋庆龄精神进校园巡展、弘扬宋庆龄精神演讲、征文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

●12个围绕大学生开展的公益项目自2003年以来相继设立,累计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

●累计发放助学金、奖学金达到了14,940,000元;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所高校成为项目高校;

●4千余名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他们生于贫困却不甘于贫困,克服困难、自强自立、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21名优秀大学生获得奖励;

●在15个城市26所高校举办了宋庆龄精神巡展,历时8个月,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

●“在逆境中磨练,在关爱中成才”主题征文活动参评作品达到1100余份,其中部分优秀征文已结集出版《爱,让青春绽放》一书。

 

“未来工程”名称的由来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缔造未来”,是她的重要思想。宋庆龄强调,缔造未来的工作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在精神上,宋庆龄强调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培养。她说:“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儿童……教给他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并且让他们获得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宋庆龄指出,要让他们“把个人的前途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要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确立明辨是和非、正义和非正义、真理和谬误的标准。”

对于宋庆龄来讲,“未来”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景,更是创造国家和民族发展前景的少年儿童。缔造未来,是造就少年儿童这一未来建设者群体;缔造未来,也寓意今天的少年儿童将缔造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我们所提到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已经不仅仅是指少年儿童群体了,更大程度上涵盖了即将走上建设岗位的青年群体。而大学生作为时代骄子,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缔造者,更应该成为新时代缔造未来工作的关注焦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