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小学后,我们一般不过问她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更是坚决不让她参加一些功课补习班。学习成绩我们也不分分计较,考第一名我们也不感到多么高兴,考第三名我们也不怎么在乎。这样一来,她的成绩反而一直名列前茅。看到她学习很轻松,我和妻子又制定了新的计划,让她在小学5年级前把《论语》和《声律启蒙》学完。
今年暑假过后,她上4年级了,《论语》已背熟11篇,《声律启蒙》背过了10篇,很多知识在熟背中也都逐渐理解了。
有一次,我上班出门时,女儿问我:“爸爸,‘鹤长对凫短’是什么意思?”我顺嘴说:“鹤的脖子长野鸭的脖子短。我要上班了,不明白就再问妈妈。”中午我刚进家门,她就告诉我:“爸爸,你说错了,是鹤的腿长野鸭的腿短,长的弄断了难受,短的给接上一块也发愁。”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赶紧承认错误。女儿由于寻求到新的正确答案,并能改正别人的错误,感到很有成就感,学习劲头更足了。
有时,女儿的诘问也成为我们两个大人重新学习的机会,对一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她看到冬天的松柏,就提出疑问:“《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它们并没有都凋落啊,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很受震动,感到“后”字值得研究,以前还就是没有意识到。于是查不同的版本,找工具书中的解释,最后在李泽厚《论语新读》中查到一种说法:“‘后’应训解为‘不’,古人用‘后’代‘不’,措辞婉约也。”终于豁然开朗。
有时我问她:“读这些东西累不累?烦吗?”
她笑笑,过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有点,爸爸诲人不倦,我就学而不厌吧。”
我和妻子大笑起来,她也笑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她经常引用经典中的道理探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对话。学过的东西忘记了,她有时很难过,我们就来一句:“‘学而时习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她的脸上就晴朗了。她流露出看不起别人的苗头时,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她多看别人的长处。经常告诉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她学着为别人着想。我们说话做事偶有不妥时,她也会引经据典批评指正。我们高兴地看到,她越来越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