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奋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

2006-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建文 我有话说
是什么让红军跨越了滔滔急流、征服了皑皑雪山、穿越了茫茫草地、突破了层层封锁?又是何种力量支撑着他们饿昏了,爬起来继续向前,倒下了,剩下的又再踏征程?

在历时两年的漫漫征程中,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重兵追堵中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难行程,实现了胜利会师,从而走上

了民族救亡的前线,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境地。

民族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日本军国主义正加紧侵略中国,东北三省岌岌可危,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内部危机四伏: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伯流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发轫于中央红军,起始于江西苏区。自从“左”倾中央领导人1933年初进入中央苏区继而全面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以后,根据地形势骤变,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在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下,红军踏上长征的路途,其前景并不被人看好。

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国民党也认定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

而长征之初,被迫远征的中央红军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在一天天减少。”96岁的老红军黄家祥回忆说,“一个月后走到湖南,我们一万多人的红8军团就已减员7000人。”

在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这三重严峻历史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支年轻队伍既展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战争的卓越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红军将士勇于牺牲的大无畏气概。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罗列的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雄辩地昭示着长征的艰辛与伟大:中央红军在367天的长征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

而空前惨烈的湘江之战,成为对此最好的注解。

“5天5夜,我们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伤亡很大。”当时的先头部队战士唐进新回忆,“全团伤亡过半,连团政委杨成武也负了伤。”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但红军将士并没有被此击倒,反而以惊人的牺牲精神,继续前行。

从突破乌江天险到转战乌蒙山,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从鏖战百丈关到血战独树镇,在每一道都可能置红军于死地的险隘面前,红军都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书写着战争史上的壮丽史诗。

广大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用生命谱写的光辉诗篇,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光,开辟了光明前景。”

红军在两万五千里艰辛征程中所展示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气概,铸就了长征精神之魂

回顾红军战士在长征艰辛岁月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人们首先会想到他们心中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72年前的10月18日,18岁的钟明胸怀理想,告别秀美的赣南,从自己的家门口渡过于都河,随大军踏上远征路。

如今已90岁的钟明老人,至今仍然常从梦中惊起――战马悲怆的嘶鸣,军号激越的呼唤,老人一次次梦回当年的征战岁月。

“只知道打胜仗,保卫苏维埃政权。”当时钟明不识字,但这并没影响到他对理想的坚持。

正是在革命理想的支撑下,红军战士在征途中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大局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长征路途中,这样动人的一幕不断重复: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精神振奋地向着人迹罕至的草地深处进发。

在生死考验面前,这样感人的场景频现眼前:大家争相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红军长征途中,到处是艰难险阻,每往前走一段,都有生离死别,都有动人、悲壮的故事。

正是通过这些生离死别、动人、悲壮的故事,我们读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在遇到艰难险阻时所表现出来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领悟到了他们对革命理想信念的执著坚守,感悟到了他们冲破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勇气。

长征,就这样成为积淀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记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彪权史册的宝贵精神财富。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一精辟论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远征,包含着理想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集体主义精神、乐观主义情怀,它是我们理解长征这一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追寻长征精神的重大收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志良教授说。

长征奇迹发生在二十世纪,但长征精神不仅仅属于二十世纪。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就是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为新长征的不断推进提供动力支撑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形象地称作“新长征”。

今天,我们依然奋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

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完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各项具体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比起70年前的那段远征,“路程更长,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放眼世界:国际关系云谲波诡、乱象杂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环顾国内: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要求日趋强烈。

审视自身:中国共产党已由70年前的数万党员发展到现在的7000多万党员,如何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崭新课题。

展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并不平坦。

正确应对新长征征途中所面临的这些艰巨挑战,不仅需要洞察时势、把握未来的战略智慧,更需要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相互激荡。

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就是要弘扬长征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伯流说,纪念长征最重要的要考虑两点:一是应探寻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二是要找准纪念长征与当前现实的切入点。

伟大的长征造就和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新长征。

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要大力加强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要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更好地担当起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获得前进的精神动力。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如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新长征,必将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在新的历史征途中,成就伟业,再铸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