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干部群众的交谈中,记者意识到,是广西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勇气、决心和实践,写就了广西对外
“岑溪之变”与和谐广西
在广西,提起岑溪,人们都能道出一番话来,广西的改革开放就是从这里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岑溪就敢于“吃螃蟹”,引来大批外商,在广西率先创办了40家“三资企业”。“一条街道、两间杂货店”的贫困县城,很快发展到厂房商铺林立、青山绿水绕城,被誉为“广西的小深圳”。
这个“从夹缝里冒出来的开放县”,使广西其他地区都为之眼前一亮。1992年,一次规模空前的广西对外开放大讨论在这里举行,由此吹响了广西全面改革开放的号角。整个广西开始在变,而此后的岑溪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发展是硬道理”,在岑溪深入人心;开放,让岑溪获得了巨大发展。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岑溪原有的优势却在逐渐丧失。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限制,外商开始投向更加广泛的其他中西部地区;无序生产使得环境问题极其突出,废弃石粉被直接排入河水形成“牛奶河”的现象屡见不鲜;作坊式的开采加工导致生产能力低下,再加上设备老化,资源浪费惊人;由于在前十多年的发展中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岑溪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难题。
岑溪现象可以说是广西十几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变则通,通则久。岑溪人思考: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以“资源、能源”为主题的时代,确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
岑溪又在变,“和谐”成为新岑溪的主题。新岑溪应和的是“和谐广西”的新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广西,就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把广西建设得更和谐的讨论,从没停止过。2005年,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建设“富裕广西、生态广西、文化广西、平安广西”的“和谐广西”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广西对外开放呈现出新格局。由于钢铁、制糖、铝业等资源型大工业,汽车、机械、电子等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水产、果蔬、中药材等农业产业集群的蓬勃兴起,以及旅游、现代物流会展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广西的富裕路越走越宽。
走向富裕的广西人念起了“生态经”。近年来,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地相继落成,“生态工业”渐渐成型,“生态旅游”的品牌逐渐打响,“生态服务”业也被带动起来。
从西南出海大通道到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作为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以及连接粤港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广西谋求“海上突破”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思路从未间断过。
早在1992年,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面对当时富饶又贫困,急需走出封闭迈向世界的西南,也面对自身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广西以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既是致力于国家建设的责任,又是自我发展的机遇,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重大议题。
过去,广西连一寸高速路都没有。经过10年努力,广西区内及西南腹地从广西或经广西向各个方向出海的交通网络已具雏形:南昆铁路的建成,成为广西连接西南的大动脉;区内高速公路里程数居全国前列;以防城港、北海、钦州三大港口为主的环北部湾港口群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内河港口码头……至2003年,广西人就自豪地宣布:西南出海大通道基本建成。
通道“通”了,但是预期的效益并没有都到来:一方面是腹地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总量不足,导致物流总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广西的港口条件,航线班轮条件、管理服务水平、集疏运体系相对不成熟,导致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效应尚不能充分发挥。
广西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一个转折期。如何将广西的条件和优势充分整合,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广西人开始主动谋划,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开始在广西党委、政府领导的头脑里萌芽。
环北部湾由广西段的北海、防城、钦州和广东、海南、越南组成,联合广东、海南以及越南共同创建环北部湾经济圈。而北部湾(广西)区处于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对内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对外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建好这一区域,不仅是广西之福,亦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关键。
先行一步,加快环北部湾广西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在广西的总体发展战略中,被放到了一个核心位置。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通过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明显改善了钦州、北海、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沿海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到2005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456万吨。一大批大型临海工业随之落户。
今年3月,广西正式成立由一名自治区副主席任主任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在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和港口建设等方面,负责对经济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标志着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正式启动。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自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连续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西创造了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也为广西带去了世界意义的知名度,使得广西的无形资产不断聚集和增值。
如何借“博览会”之风,把“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越走越宽,成为广西的政府、企业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年3、4月间,自治区领导率团成功访问东盟八国,签订多个合作项目。这种接力赛般的出访,带去了“中国制造”,在东盟八国刮起一股“广西旋风”。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也将东南亚作为“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上半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为7.9亿美元,同比增长49.8%。
借中国―东盟博览会东风,广西人不断探索如何进一步借力东盟、深化发展。他们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快速发展,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谋划环北部湾合作与开发成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议题。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业已建立的环境基础及其带来的平台和良机,广西开始主动承担起引领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大任。
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代表广西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得到与会各国的热烈响应。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将原来“两廊一圈”战略下的以中越为主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海上通道的作用;二是构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促进中国泛珠地区与中南半岛国家陆路通道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努力为这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战略构想,不仅为广西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也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注入了新的内容。
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将与“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同期举行,是今年我国三大多边外交活动之一。记者在广西采访时见到,广西全区上下正为此盛会精心准备。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表示,广西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务实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广西的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将被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