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平
台――按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分院通过两批共29项院内教改立项研究,充分论证各类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各类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型,并先后组成10多个由院领导带队的调研小组,分赴各部队、院校对政工干部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初步构建了全军师旅政委、师旅团政治部(处)主任和军以上政治机关干事等10多类政工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
与此同时,按照理论先导、能力核心、问题中心、动态更新的原则,采用“模块+课程”的优化组合方式,对原有全部任职教育班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结构性重组,构建了由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拓展3个模块和政治理论、政治工作、政治作战、军事、信息技术5类课程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按照“贴近作战任务、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的要求,先后淘汰了52门与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的老课,在各班次改造、新增了112门部队建设需要的新课程,增强了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超前性,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
此外,为鼓励广大教员多出精品课,该院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精品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研制并投入使用31门网络课程,81种自编教材,74种专题式教材,32种动态资料和讲义,211种电子教材,形成了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5大系列立体化教材体系,今年有13种教材获总政优秀教材奖,《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今年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3项成果获全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学科平台――融众学科综合优势于一体
该院党委认为,要培养具备合理知识结构、丰富学问积累并形成较高综合素质的政工干部,单靠某一学科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多学科的教学支撑。于是,2004年他们实施了以构建“大政工”学科群为重点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各学科向政工学科迁移、渗透和“联姻”,推动了学科融合发展,使优势得到了整合,催生出新的优势,从而使各学科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合力支撑任职教育。
在这一学科集群中,为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培养政工人才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前两年开设《军事人才学》、《军事伦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哲学》等课程基础上,又增设了《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学》、《马克思人学与政治工作》等新课程。着眼提高学员开展政治工作的信息化能力,开设了《军事高科技与军事指挥》、《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安全》、《军事信息安全战略》等课程,成功举办了全军首次政工信息化研讨会,并招收了全军首批政工信息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突出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调整开设了《联合作战指挥》、《心理教育和心战研究》以及《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概论》等一批综合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科研平台――以优质科研成果服务教学
近年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军队人才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他们先后完成了23项国家、军队(省部)级立项课题和20余项上级科研任务,参与研究起草了《军队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全军性法规。在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中,他们申请投标的课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实践中的丰富和拓展”,全票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初评。
为使教学科研始终跟踪部队一线情况,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建设实际同频共振,他们先后与10多个军事斗争准备一线部队,在政治理论教育、政工人才培养、政工信息化、心理教育与心理战等方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此外,按照一个教学专题就是一个科研课题的要求,寻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组织确定了以80多个部队重难点问题为主的院内科研立项课题,使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先后将近40项研究成果转化成100多个专题教学内容。“十五”以来,该院教员干部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著作230余部,其中近4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管理保障平台――共促和谐育人
2001年以来,他们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了战时政工专修室、军事心理学实验中心、政工信息化研发中心等13个专修室和实验室,并研制开发了政治机关干部能力训练系统、政治工作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系统、心理战模拟训练系统等一批直接用于任职教育教学的软件系统。园区网覆盖所有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和学员宿舍,建有军魂网、军心网、军信网等3个各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网站、50个特色专题数据库;图书馆馆藏图书40余万册、电子图书2万余种、电子期刊4千余种。建成了教学指挥管理中心、教学档案信息中心和考试中心,全面运行了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对全院48个教室实现了网上实时教学管理,对教学计划、教员队伍、科研成果、学员学籍、教学档案、题库卷库等业务信息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他们坚持开展集中性思想教育、经常性时事政策教育和学员身边典型教育,每年举办教员教书育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荣立二等功以上英模学员事迹报告会,还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强化学员军事素质和日常养成训练,开展“学条令、用条令,管理育人谋打赢”和“从严要求、科学管理、和谐育人”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互动和谐的管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