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自选”:浙大强健学生创新翅膀

2006-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周炜、单泠 我有话说
本报杭州10月26日电(通讯员周炜、单泠)本学年开始,浙江大学学生都有了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的权利,该校刚出台的《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本科学生在经过1-2年的以通
识教育为主的课程学习和素质培养后,可根据自己的课程修读情况、个人兴趣和特长,确认主修专业并选择专业模块课程修读计划,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让所有学生都有自选专业的机会和权利,这是浙大2002年确定研究型大学定位后形成的新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后的新举措,学生还可自选导师、自选课程、自选进度。

“浙江大学一直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无论培养方案还是管理制度的制订,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来整体设计,以保证学生有多种途径实现自我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业要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2006级新生开学后,浙大紫金港校区图书馆的选课中心特别忙碌,新生要在此选择一学期的课程,为自己定制个性化课程表。今年,浙大正式实施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298门通识课程和253门大类课程出炉,学生选课的广度和自由度都加大了。如每位学生都必须修满3个学分的历史与文化类通识课程,供学生选择的有中外建筑史、哲学导论、科技史、中华茶文化等43门课。对于全校性共选课,学校还安排了两个星期的“试听期”,允许学生在两个星期内对课表进行调整。

课程自选还注意学生对不同科目的兴趣要求。导师自选则尊重学生对不同风格老师的适应和喜好。同一门课有几位教师同时开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还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的任课教师实行竞争选聘。同时,学生还能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自主选择安排学习进程。一些课程直接上网,由学生自由选择时间自主学习,学生可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实验室、公共计算机房、寝室等地方随时随地“上课”,“夜猫子”们就可以在晚上上网学习。导师将时常参与网上答疑,开设各种讨论班,精讲一部分课程,弥补纯粹网上学习带来的疏漏。

浙大的“四选”有导师制保驾护航:学生入学时,导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全程指导。有关专家表示,自选专业、自选课程、自选导师、自选进度这“四选”看似“无序”,实质则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学生学习潜力的“有序化”操作。浙大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全方位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仅一个月来,该校就喜讯频传: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学生陈晓辉、宁开达收到生物信息学的权威杂志《BIOINFORMATICS》编辑部的通知,他们的一篇论文已被录用;该校学生还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五届挑战杯全国金奖、2006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的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小型组的冠军和两个亚军,一人入选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本组报道由本报记者部、总编室、策划部联合策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