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2006-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总要求,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决定》指出,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这是我们党着眼于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作出的重要论述,对于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表现为整体社会氛围的改善,又体现出每个社会成员的身心舒畅。在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以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彼此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同时,每个富有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社会成员又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责任,推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因此,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只有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拥有优质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人人都切身感受到和谐的独特魅力。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形成友善的人际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必须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和谐文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必须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局面。社会环境无时不在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而社会成员点点滴滴的行动也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社会环境。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必须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以及人的和谐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着重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要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基层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人的志趣、境界、品位,培育人的乐观、豁达、宽容精神,引导人们用健康的心态和理性的方式对待矛盾和问题。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这既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幸福安康的重要事业。我们一定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立足于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积极探索,和衷共济,多说有利于和谐的的话,多做有利于和谐的事,合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