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黑龙江大学,他就是该校外专时期俄语系47级校友、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的阎明复老人。阎老在参观了校园及听了如今的俄语学院的发展之后,激动地用俄语题词:“要做,就做得最好”,对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的发展予以了肯定。
从延安抗大一路走来
历史的沉淀使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成为了黑龙江大学学科发展的“领头雁”。迎来母校65周年华诞的今天,这只“领头雁”以科研为立足点,仍骄傲地翱翔在学科建设队伍的最前端。
科研与教学结合提高质量
俄语学科注意坚持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组织编写了大量的辞书、工具书、教科书,为教学服务。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先后编写出版了10余部辞书,10余部工具书、20余种40几部教材,造就了这方面的专家。李锡胤、郑述谱等教师主编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三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俄罗斯前总统叶立钦。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瓦・宋采夫教授评价它“是一部具有创世纪意义的词典”。
在科研工作中,黑龙江大学俄语的学科建设注重了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术带头人俞约法教授在外语教学法方面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带出了一批外语教学法的硕士、博士,发表许多学术论文,在母校与其他院校都发挥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俄语学科还坚持编写出版《俄语教学研究论丛》,给俄语教学工作者开辟了一块园地。
俄语学科科研工作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工作的需要进行科研研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为教学内容,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更几乎全是科研成果的反映。著名语言学家华劭先生用自己大半生的知识积累,撰写了专著《语言学经纬》,其主要内容是华老师多年来指导研究生过程中所研究的专题,为研究生编写了一部高水平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科研与立项结合服务社会
科学研究发展至今,高校的科研服务社会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外语科研服务社会又有别于理工科,也有别于文科,具有外语学科独有的特点。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学科把个人置身于整体科研规划之中,主动承担起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科研项目。在黑大设立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俄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之后,俄语学科的科研工作更是如虎添翼,自该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以来的三年间,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3个,国家社科项目4个,教育部重大人文社科科研项目5个,一般项目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9个,省教育厅项目13个;人均承担科研项目1.09个。
俄语学科一方面靠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俄语人才服务社会,另一方面靠多出社会所需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成立的俄罗斯研究所是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个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发表了《转型期的俄罗斯远东》、《俄罗斯国情》、《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和《中俄经贸关系》等主要论著。该所侧重于应用型研究,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来为国家有关部委、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两级政府提供有关调研报告约20篇。
国内外教育模式结合培养人才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而且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加以改革,走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人才之路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黑大先后与俄罗斯近10所院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的办学协议。近几年俄语学院仍在实行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派在校三年级学生,赴俄插班学习一年。一是通过校际关系,公派自费出国留学,俄语学科同俄罗斯远东大学签订的联合培养俄语人才的协议至今仍在实施。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自1999年至今先后公派五批18名学生赴俄插班学习,另有5名学生在俄语中心组织演讲赛中名列前茅,也荣获了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几年的实践证明,公派出国留学的举措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和培养人才的效应。俄语学院推选的都是俄语专业该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充分利用这绝佳的语言环境,开阔了眼界、了解国情,体验了民土风俗,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在国内、校内学不到的东西。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口语表达、听力方面明显好于国内培养的学生。有些学生利用出国留学的条件直接与莫斯科大学等院校联系,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俄罗斯的硕士。
“不怕烛熄丝尽,只期果硕花红”。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正是秉承了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立足科研,不断地从教学、立项、人才培养多个方面开拓进取,成为了中国教育界一朵耀眼的鲜花。随着中国“俄罗斯年”的到来,中俄两国进入了全面协作伙伴关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在中俄两国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契机下,步入了发展的又一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