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江泽民明确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和精神上
长期以来,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是文化事业职能和文化产业功能相混淆,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文化单位自身发展活力,根本的出路就是改革。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定要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区分情况,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单位提出不同的改革要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在改革中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着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要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江泽民强调:“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加快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事实表明:只有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抓好三个重要环节:一要突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最近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发展重点,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将着力发展九类重点文化产业。除了重点发展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之外,还确定了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四项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在“十一五”时期,突出发展这些重点文化产业、实施这些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二要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要积极推进文化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文化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可以催生出新需求、拓展出新市场,降低文化产品生产、传播、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并使文化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注重项目对接。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条件。培养扶持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将我国优秀的艺术院团和有品位的艺术展览,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现代文化产品推介到国际市场。(执笔人:韦伟、沈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