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把“模仿”当“创新”

2006-10-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叶高翔 我有话说

“创新”一词高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今,我们周围一些人对“模仿”的酷爱远远超出了对“创新”的追求。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仿古”,诸如“正宗宫廷糕点”、“祖传秘方”、“根据马王堆出土配方”等;二是“仿洋”,如“东方新巴黎”、“纯英式别墅小区”、“西班牙风情小镇”等。的确,我们的祖

先曾有过许多创造发明迄今仍值得我们模仿,但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今天的科技水平已远远超过了“马王堆”时代;当今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也确实领先于我们很多年,但也并非任何东西都是“进口”的好,殊不知我国在许多领域,例如杂交水稻、核技术、航天工程等,目前领先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当法国巴黎气势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后,任何后来建造的铁塔,不管它的高度如何,都很难超越埃菲尔铁塔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同样,当世界上第一座斜拉式吊桥建成以后,任何后来建造的斜拉桥,不管它的长度有多少,都无法更好地诠释建造此类桥梁的首创意义,尽管它们也可能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左图)由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建筑物(右图)抒情韵律般的悉尼歌剧院

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讲:“中国人比外国人聪明,任何国外进口的复杂仪器设备,只要让我们中国人看一眼,立即便可把它仿制出来”。现在细想,如果我们中国人仅仅或只能“仿制”的话,那么中国人实在谈不上聪明,因为模仿者必定要借助于发明者的智慧,而“发明”的智慧远在“仿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像诺贝尔奖那样的国际级科学大奖历来只授予发明者,而决不会授予模仿者。

一座城市,其中的建筑物形貌一目了然,它从一个侧面映射出这个民族对创新理念的领悟水平。图1所示的是由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诸多建筑物概念图,类似形貌的建筑物在世界上成千上万,因此它们不具有任何创新意义,也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当然它们可以具有使用价值)。如图2所示:1973年建成的悉尼歌剧院,犹如一组曲线优美的贝壳亭亭玉立于海边,与周围环境绝妙组合,体现了抒情乐曲的韵律,堪称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也是悉尼人对“创新”概念的充分诠释。

悉尼这座城市没有太长的历史,也没有太多的人文,但她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国际游客、那么多的国际比赛和那么多的国际会议,仅仅由于一幢房子!人们相信:如果没有悉尼歌剧院,2000年奥运会是不会在悉尼召开的!

“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在上述例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独一无二的创新设计使建筑物的造价与真正价值天差地别!悉尼歌剧院的每一条曲线似乎都在提醒我们:如果想让一方水土繁荣起来,容易,也不容易。有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毁掉祖宗留下来的旱涝保收的粮田,也没有必要砍下本来就十分稀缺的树木,更没有必要污染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江河湖海,只要建造一幢房子足矣,但唯一的要求是“创新”!

有人说:东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交流、借鉴的。但是,请不要忘了: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应该是内在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永远具有民族性!从华丽的法国大都市到精巧的英国小乡村,你看到过大片大片的中国建筑群吗?没有,你看不到。那里的人们用事实提醒我们:要想在罗马、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的街道旁建造中国式建筑是万万做不到的,尽管古朴典雅的中国式建筑也同样如诗如画!

在近代科技创新的历史上,我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如今,当各行各业高呼“创新”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倡导创新、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不去深刻领会“创新”的真正含意,那么我们还将失去更多的机会。(作者为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