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说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而且其发生和发展变化也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五行说认为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原素组成,并通过它们的相生相胜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到战国时代,阴阳说和五行说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
战国时,阴阳五行学说盛极一时。阴阳家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以春夏秋冬四时配东西南北四方,认为四季变化是由五行的盛衰决定的。战国末年,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把阴阳五行说运用于社会发展中,创“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朝代的嬗变遵守土、木、金、火、水五行相生相胜之道而循环,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这套理论后来成为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来源。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今已全部亡佚。
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古代数学、医学、天文学、地学等都有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其学说部分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逐渐消失了。(郑任钊)下期预告:经部之《尔雅》和《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