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众接吻表明大学生缺少修养,那么从更深层面考察,缺少修养的背后是教育的缺位或无力。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此期间应该求得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也应该为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条件。然而,现今有的大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素质的锻造;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道德的教化。尤其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有些大学几乎变成了“就业培训中心”和“技能培训所”,开设的课程清一色地是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也未投入足够的教育资源,未真正重视学生的身心修养,背离了大学应有的人文内涵。在这种现实下,一些大学生由于长期缺少人文教育的熏陶,缺少教师道德修养方面的言传身教,自然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由此,现实中出现有的大学生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出现当众接吻等“交往过密”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而大师之大不仅仅在于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更在于其品行一流、德高望重。大学之所以不能缺少大师,就在于大师不仅在学业上可以为学生释疑解惑,更在于大师在为人处世方面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作出表率。通过大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学生方能德才兼备,堪称栋梁。而倘若我们的大学教育只重知识技能而轻人文修养,忽视道德教化和品行锻造,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是“跛脚人才”,不堪大用,甚至有可能因德之不修而危害社会。
当众接吻有欠妥当,但批评之后,我们的教育者也应该反省自身的过与失,明了自身在整个教育链条中的责任和义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不道德、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与大学教育者关系甚大。因此,教育者对待学生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不能只是一味严惩、一罚了之,也应反求诸己、省察自身,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教化,这样方能标本兼治,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