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人说,瑞安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源地。前些日子专门到瑞安去寻觅文化,找寻旅游。
“人杰地灵,天瑞地安”,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温州瑞安有着不仅好听而且意喻深刻的名字,那里还是一座山海兼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到了瑞安,才发现这是
浙江四大藏书楼――玉海楼
沿街湖滨公园里一棵葱茏翠盖数平米的粗壮老榕树下,看书的、下棋的、谈天自娱自乐的,坐满了休闲的人群。走过小桥,三面环河,坐北朝南的是浙江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玉海楼。
玉海楼与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杭州文澜阁并称为浙江四大藏书楼,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这里集藏书楼、浙南优秀民居和私家园林于一体的建筑群落,规模宏大,由孙诒让故居、百晋?斋和玉海藏书楼组成。玉海楼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孙衣言和孙诒让父子所建,为孙诒让读书之所。虽已有118年历史,但至今保存完整,在清代名人纪念建筑中实不多见。
孙衣言为晚清著名学者和古文辞家,有“晚清特立之儒”的美誉。其子孙诒让与黄以周、俞曲园合称“清末三先生”,他学问体大思精,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温州经籍志》等30多部,为晚清时期的经学大师、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被称为经学一代宗师、朴学大师。在孙诒让故居台门两侧的对联上,还留有孙先生题写的“颐园松菊,玉海图书”真迹。此故居由门屋、客厅、正楼三进构成,并采用天井分开,排列在同一纵轴线上,左右对称,四柱成间,继承了传统的定例。其中,正楼仿四合院结构而建,前后为楼房,左右为厢房,楼顶有龙凤兽,独具浙南大户人家之风。孙诒让先生40岁时居住在正楼,先后完成了《墨子间诂》、《周礼正义》等著作。
百晋?斋,原名“恰受航”,俗名“船厅”。斋前有园,名“颐园”,四季花木扶疏,庭院清幽。
前后两进的玉海藏书楼,左右建有回廊,槛窗花式多样。玉海藏书楼的台门上有清代礼部侍郎李文田楷书“玉海楼书藏”的石刻横额,左右两侧石联上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8个大字,为郭沫若1964年参观时所题。
玉海藏书楼,当年藏书高达八万卷,现有藏书三万多册,其中珍善本4000册,以富名家批校本、乡邦文献和珍善本闻名于世。如《万历温州府志》、《康熙瑞安县志》、元巾箱本《尹文子》等皆世之孤本;明正德林长繁本陈傅良《止斋集》、孙诒让批校明万历刻本《淮南鸿烈解》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珍善本。现今的藏书楼上面藏书,楼下一部分为珍藏文物所用。近年已先后开辟了孙诒让纪念馆、民俗文物陈列和举办展览,每到节日、假期还举办各类专题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到访者。对于瑞安人来说,玉海楼不仅仅是一幢藏书楼,而且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
东源:仍在用木活字印刷
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依山临海,山青水秀。村中有一处用石头围起的院墙,近看是个门外挂着红灯笼的老式院落,简易木制的院门上端高悬一块横匾,上书“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
迈进院落,除了院落的大门一侧外,另三面都是两层楼的老式套房,据说是王氏家族明末清初的老宅。眼下,与大门相对的一面房内,是木活字印刷文化村的展示馆,翔实的图文资料展示了我国木活字印刷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另两面相对的房里是活字印刷的作坊,有王氏后代在作坊里运用木活字印刷术熟练作业的场景。在那里,我们目睹了经历了千年古老历史的木活字印刷术仍在延续,见证了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在中国乡村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奇迹。
木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的,到了元朝已很兴盛,发明者是谁至今已不知道了。只知有位颇有学识的先生叫王法懋,采用木活字印刷术为自家和别人编修族谱。从此,便成为王氏后代的一门重要手艺。清朝末年,有一支迁徙到了现在的瑞安东源村,祖传的手艺也在东源村传承下来。
现在的东源村有1800多人,能熟练掌握木活字印刷全套技艺的仅有几十人,大多数分散在温州市各县区做谱,远一点的把业务扩大到了福建、湖北等地。
在木活字印刷的作坊里,我们见到了55岁的王氏家族的传人王士生。他已经有30多年木活字印刷技艺的经历,连他30多岁的儿子也学了十几年的技艺。东源的木活字印刷有19道工艺,刻字使用的字托是上好的棠梨木,刻成一个字约要十几分钟,字体属于目前很难看到的老宋古体。在已有的5万个字模里如何稳准快地找到需要的字呢?原来,王氏家族后人有自己祖传的检字口诀:“君王立殿堂,朝辅尽忠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一首150字的口诀背起来很象一首古代律诗。在游客们的请求下,王士生师傅现场为陈先生印制了一个条幅。从检字、排版、印刷整个过程才1分多钟,熟练的技艺赢得一片喝彩声。
瑞安厚重的文化魅力不去是不能体会出来的。那里还有新石器石棚墓、利济医学堂、中华第一进士村、圣井山、梅龙溪、桐溪风景区等许多可看可游之处。瑞安市委书记葛益平说,到瑞安,你可以深切感受到瑞安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文化,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更有赖于文化。瑞安的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它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为中国乡村原汁原味的东源文化村。鄂平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