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竹刻)洪建华 |
自古以来,人们将竹子比若君子,爱其“高风亮节”,竹刻亦为艺林珍赏之品。史料记载,我国竹刻形成专门艺术始自明清,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但清代嘉庆以后,竹刻水平逐渐衰退,至清末竹人已为数不多,此后,最能体现竹刻功力和技艺水平的深浮雕更是无人能刻,竹刻艺术一度濒临绝迹。洪建华今年35岁,虽没有省大师、国大师的头衔,但他出生在安徽徽州,那里曾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他从16岁起甘于寂寞,操刀不辍,潜心钻研竹刻艺术,不断汲取其他艺术精华,攻克竹刻技艺尤其是深浮雕难关,终于成功再现了明清竹刻的艺术风采,并新创出许多精美作品。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博览会上夺取金奖,深受祖国内地、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收藏家的青睐。今年,他本人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梁金生主任介绍说,此件被故宫收藏的《竹林七贤》笔筒,曾在今年8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中艺杯”金奖。它取材于黄山毛竹,正圆高16.5厘米,直径14.5厘米,主题刻化了晋代诗人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其雕刻手法为深浮雕,有四到五层刻工,最深处离竹簧只有3毫米。整个画面布局巧妙,疏密相间,虚实相生,深得故宫专家们的好评,一致认为此件作品构思得当,雕刻技艺精湛,继承了明清的雕刻技法和构图方法,可供研究、展览之用。
故宫博物院竹木牙角专家刘静认为,竹雕作为立体书画,为雕刻艺术中的精华。《竹林七贤》笔筒在绘画的基础上,仿照古代图录,所刻苍松翠竹,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层次众多且又极为分明,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松树的古老苍劲跃然竹上;所刻人物生
动逼真,人物神态面面俱到,连侧脸人物不能正面看到的另半部脸上的表情、眉眼也细细刻出。其雕刻技法炉火纯青,文风厚重,大有清初竹刻大家吴之?之风范。其雕刻磨功也极到位,表面侧削部位平滑,竹筋可以看见却摸不到,充分体现了明末清初的竹刻艺术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认为,故宫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不仅使故宫迈出了从古代走向近现代新的一步,而且给工艺美术工作者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将鼓励更多美术师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