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瓜果到底多受欢迎?让我们用事实说话:10月27日,首度在上海举行的新疆特色农产品交易会开幕。开幕当天,一半儿的展品就被上海市民抢购一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退休教授白施义今年夏天在新疆居住了一个月。每天
新疆瓜果名扬天下。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喀什的杏,和田的石榴伊犁的苹果,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名品。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字表明,新疆人均消费瓜果量在全国名列第一。更让人惊奇的是,在新疆,瓜果传统与历史文化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瓜果文化。
但是,如此驰名中外的瓜果在内地却十分鲜见。好吃的新疆瓜果为何走不出天山?当自治区党委于2005年确定将新疆特色林果业作为继石油、棉花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时,这一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
新疆瓜果优势非同一般
来过新疆的人都尝过新疆的瓜果,共同的感受只有一个:好吃!
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曼乡,阿不都热依木家的石榴园里每年秋天都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因为他家的石榴又大又甜,引得人们都以吃到阿不都热依木的石榴为荣。
这样的场景在新疆各地都能见到。据新疆林业厅统计,截至2005年底,新疆林果总面积已经突破1100万亩。环绕着塔里木盆地已经形成900万亩以上规模的瓜果园,初步建成了包括杏、核桃、葡萄、香梨、红枣、石榴、苹果、巴旦木等各类果品的特色林果产区;而在吐鲁番哈密盆地,以葡萄、大枣为主的优质高效林果基地已经建成;在北疆沿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以枸杞、酿酒和鲜食葡萄、小浆果等为主的特色鲜明的林果基地也已完工。
可以这样说,在新疆各地,各种各样的特色林果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2005年新疆林果总产值达60多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340多元。一些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县市,林果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若羌县积极实施了“枣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几年间红枣产业发展迅速,全县红枣面积达7万多亩。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157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6%。和田县按照“核桃立县、核桃富民”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发展平台,全县林果面积达37.3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5.72元,其中林果收入就达823.35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6.6%。
新疆党委、政府在经过深入调研后确定了特色林果业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描绘了发展的蓝图:到2010年,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果品产量超过1000万吨,果品及深加工产品产值突破300亿元。突出发展香梨、红枣、核桃、葡萄等优质树种,稳步发展杏、石榴、枸杞、苹果等传统树种,积极发展酸梅、巴旦木、开心果、小桨果等特色树种,促进林果优势主导树种向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
9月24日,首届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落下了大幕。三天时间,吸引了5万多人参加,新疆13个地州、60多个县市,兵团4个师10个农牧团场携10大类、40个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品参加博览会。最终签约项目达93个,成交总额达39.34亿元。可以说,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展示新疆的特色林果业就赢得了开门红。
量多味美却走不出天山
在这一光环的背后,浮现的却是新疆水果难出天山的问题。新疆供销合作总社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汪燕平认为,作为新疆最大的林果业龙头企业,参加此会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身形象。但在会上,他们才发现,只在产地进行这样的展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产地的人本来就对这些林果产品很熟悉,推广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发展林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走出产地。新疆林果业的许多人士都认为,这样的展示应该放在销售区。只有如此,才能大规模地扩大新疆林果业的知名度。这才有了10月底在上海举行的新疆特色农产品交易会,很可惜这样的活动太少了。
推广不利的背后是新疆瓜果生产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的严重不对称。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地里木拉提还记得今年6月底那场灾难性的事件:当时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他家果园里的杏子必须要在几天内全部采摘完交给加工厂,当他拉着杏子来到加工厂时,才发现这里排满了人,都是交售杏子的。因为今年喀什地区杏子丰收,市场价从最初的每公斤1.5元,一路跌到每公斤0.3元还卖不出去。杏子又无法储存,必须在短时间内加工成后续产品,地里木拉提家的杏子最终交给加工厂时,已是采摘后的第四天了,大量的鲜杏烂在果园里,损失惨重。
与地里木拉提一样遭遇的还有很多果农。新疆的鲜果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市场消耗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鲜果的收购价格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多了砍少了赶”的恶性循环。
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一位领导介绍说,到2007年,他们县的杏子将全部进入盛产期,一年将有30多万吨鲜杏上市,而现在县里的加工企业只有两家,一年只能加工2万多吨鲜杏,其余的鲜杏怎么办,县领导十分头疼。
新疆林业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表明,随着大面积的幼龄果树陆续进入结果期或盛果期,新疆果品产量将会呈现剧烈增长态势,市场风险会日益加大。就算是只应对现在年产的350万吨果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全部的工业化加工转化能力也还不到它的10%,贮藏保鲜能力更只有5%左右,出口量每年只有区区5000吨。
大力发展干果业是出路
市场的压力让新疆有关部门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是继续走特色林果业的发展之路,还是寻找新的发展之路?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发展特色林果业还是被众人认可,但发展之路必须调整。
一个新的口号开始被人们关注:大力发展干果业。与内地相比,新疆的鲜果不具备竞争优势,虽然内地的鲜果品质比新疆的差了很多,但内地鲜果销路广,运输成本低,价格又便宜,这是它们的优势所在。而新疆干果历史悠久,文化含量高,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新疆林业厅党委书记张小平说起这样一件事:几年前,他去内地出差,给朋友带了一些新疆的巴旦木。没想到朋友告诉他这东西没人吃,大家都吃美国大杏仁了。这让张小平感到很惊讶。巴旦木不仅口感比美国大杏仁好,更重要的是,它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维吾尔医药中一直在使用的一种药物。待他把这些情况告诉朋友后,朋友才大呼上当,几次来电话要求他再带些巴旦木。
喀什地区的莎车县是巴旦木的故乡,也是目前中国种植巴旦木最多的县。目前,巴旦木的销售价格在每公斤三四十元,阿月浑子的价格达到每公斤五六十元,比起种杏子,亩产收效将增加4―6倍。最主要的是,这些果品全是干果。
文化应成为瓜果的品牌
新疆林科院一位从事多年林果研究的老专家认为,新疆林果如果仅仅打特色品牌还不能迅速占领市场,因为新疆远离内地市场,林果产品鲜食性很强,运输距离太远让新疆林果本身就不存在优势。他认为,新疆林果业应该大打文化品牌。
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同。和田地区供销社的热依木介绍,在新疆的历史中,瓜果已不仅仅只是人们饭后品尝的一种食品,它早已深深地融入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石榴,它有清肺的功能,红枣有补气的功能,核桃有健脑的功能,枸杞有滋补的作用,香梨有润肺的作用,沙棘有软化血管的作用等。“在我们维吾尔族古老的医药大典里,每种水果都是一味很好的药,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种奉献。我们应该发扬这种文化内涵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瓜果的保健功能。这才是我们新疆林果占领市场的法宝。”
文化可以成为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外包装,这是新疆历史给予新疆瓜果的天然优势。从历史上看,新疆栽培瓜果的历史有2000多年,从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现有野生果树资源来分析,新疆很可能是中国苹果、核桃、杏、梨、石榴等果品的原产地之一,是中国葡萄、甜瓜、西瓜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海拔1000多米的低山地带、大约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还分布着闻名全国的原始野生果林,包括苹果、野核桃、野杏、野山楂、野巴旦木等43种野生果树,其中野山楂林、野核桃林、野巴旦木林是全国仅有。这些原始野果林,是中国果树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新疆就在伊犁地区建立了野果改良试验场,通过嫁接换种,系列加工,推动野果开发走上产业化之路。
“新疆不仅是瓜果之乡,也是瓜果文化之乡。”在采访中,张小平书记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著名的哈密瓜当年被进贡给皇帝时,皇帝吃得很高兴,问身边的大臣这是什么瓜?大臣不知如何回答,就以进贡者哈密王之名回答了皇帝的问题。哈密因此而盛名远扬,真正的甜瓜产地――新疆鄯善县却鲜有人知了。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瓜盘,也一定是最有文化品味的果盘,这是我们发展新疆特色林果业最想实现的目标。”张小平书记语气坚定地说道。
照片说明:在上海举行的新疆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上,叶城农副产品销售办主任阿依买提・吐尼牙边忙边说,没想到新疆瓜果如此受欢迎。雍和摄
链接
■在历史上,我国只有新疆和甘肃敦煌一带出产哈密瓜。在新疆,维吾尔语称这种甜瓜为“库洪”。公元1228年成书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第一次提到在新疆有这种瓜,称其“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
■新疆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已广种葡萄。目前,吐鲁番葡萄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20%左右,占全疆的50%左右。由于环境适宜,这里所产葡萄的品质远远超过它的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地区。吐鲁番葡萄品种达600多种,最著名的是以制干为主的无核白,以鲜食为主的马奶子、红葡萄,以及药用的索索葡萄。
■新疆所产的巴旦木,古称偏桃、婆淡树,据称从古波斯(现今伊朗)传入。我国种植巴旦木,从唐朝开始,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呼为婆淡树。长五六丈,周四五尺,叶似桃而阔大,三月开花,白色。花落结实,状如桃子,而形偏,故谓之偏桃。其肉涩不可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辑自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