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语言学和认知科学

2006-1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小璐 我有话说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类思维的结晶。语言的奇妙之处在于,语言形式(如语音符号、词汇)是有限的,但人类却能表达和理解无限的语句和信息。那么,语言究竟是什么?人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语言和人类其他认知能力的异同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认

知的核心问题。

 

虽然语言学只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领域,但以探索语言结构(包括语音、句法、语义等)的本质和规律为己任的语言学研究在认知科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认知科学中最早的跨学科合作就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合作,并产生了心理语言学。随后,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结合又产生了计算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为什么语言会在认知研究中担当如此重要的角色呢?这完全是由语言的特质决定的。

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存在于人脑里的知识系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语言表面上千差万别,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发音和结构,但所有语言都以一个复杂而相同的、抽象的计算结构为基础。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一直在寻找并试图用形式化的手段精确地描绘人类语言所共有的那个抽象的结构,他们称之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反映的是语言的共性,是先天的、潜在的语言知识,有着不同于其他认知结构的特质和规律。这样,语言研究的目的不再是描述某一具体的语言,也不是为了语言教学而撰写一套语法教材,而是从纷纭复杂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探寻语言的共性,探寻人类独有的、共同的语言能力。

生成语言学家所提出的普遍语法是一套高度抽象、高度概括、高度形式化的、复杂而丰富的知识系统。这是一个由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其中,各个子系统又受其内在的规则支配。普遍语法规定了人类语言所共有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制约了语言可能出现的种类和形式,同时又允许基于经验的参数性变化。之所以有不同的语言,不是因为支配它们的原则不同,而是因为它们所取的参数值不同。比方说,世界上的语言都按照一定的语序组句,但我们所能看到的语序是有限的。基本的语序规则以核心词为中心,左为指示词,右为补足语,所以最基本的语序是主―谓―宾,英语反映了这种基本语序,其动词短语中核心词动词和其补足语宾语的位置关系是典型的核心领先。但这个语序规则也允许核心收尾,即允许宾语―动词这样的顺序,日语和土耳其语就是这种语序。所以,在语序上,英语和日语、土耳其语反映了不同的参数值。又比方说,有些语言(如英语)要求每个句子都有主语,而另外一些语言(如汉语、意大利语)则不一定。这并不是说英语和汉语、意大利语在结构上不同;所有句子都有主语,这是普遍语法所规定的,但具体到某一种语言是显性主语还是隐性主语则是参数值的不同。

人是如何获得语言知识的呢?这不仅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也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成语言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语言获得研究与其理论研究的密切关系,并认为语言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解释儿童是如何获得语言的。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是残缺、不足的,但他们最终却能掌握一套丰富而又复杂的语言知识系统。这种最终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输入之间的差异使生成语言学家相信语言获得的成功得益于天生的语言机制,即普遍语法,正是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引导儿童克服语言输入的缺陷,顺利掌握语言。语言获得研究表明,不同母语背景的儿童都会经历相似的语言发展过程,如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就能分辨母语和非母语;七到十个月左右开始呀呀学语;一岁左右发出单词句;一岁半左右开始出现基本遵循母语语序的多词组合;三岁左右说出的句子长度和复杂度都有所加强;四到五岁已基本完成语法的获得。虽然会出现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发展大致是相同的,说明语言发展有内定的时间和顺序。儿童的早期语言也不是人们一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或与成人语言差别巨大。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语言呈现出与成人语言相似的语言结构,儿童早期的语言知识也展现了最终要掌握的成人语言的核心特征,包括那些仅仅通过接触原始语料难以推断出的一些细微、复杂的句法、语义特点。没有天赋的语言知识,则很难解释儿童复杂的语言知识是从何而来的。正是由于普遍语法的存在,正常儿童能正确、迅速地获得语言。

目前,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广泛被借鉴于认知科学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当前神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普遍语法的神经机制及其在大脑中的表征。除了继续关注语言障碍(如失语症等)的病理机制外,越来越多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开始关注语言获得的神经机制,包括婴儿语言发展和聋哑儿童的手语获得,以及句法结构在大脑中的表征及句法加工的神经基础。这些研究无疑能为涉及认知有争议的几个重大问题,如大脑是否具模组性(modulari-ty),知识是否与生俱来,环境与经验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的获得是否是一种有意识的智能活动等,带来巨大的启示。而人工智能研究要有突破,要使计算机完成高级的语言处理智能活动,也依赖对大脑中语言结构形式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国内,语言认知研究长期以功能学派的语言学研究为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以国际主流的形式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认知研究则几乎是空白。我们有很多关于汉字识别与阅读的优秀成果,但对大脑汉语(尤其是句法、语义)的加工机制、对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机制仍然所知甚少,这也直接对汉语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构成障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基于汉语及汉语各方言特点的语言认知研究无疑能丰富我们对语言共性和个性的了解,这也有赖于汉语研究者对当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创造性吸收与借鉴。

作为人类认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人类的“心智之镜”,语言的构建、运作机制及使用等各个方面都是认知这个大系统的缩影。应该说,语言是通往理解人类认知的一扇大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