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产学研结合环节仍然薄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尚不够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科技项目组织模式,探索更有效率的项目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着力破解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作为机制创新的成果,北京新材料工程中心项目于日前启动,赵凤桐向第一批8个项目承担单位颁发了"北京新材料工程中心"项目匾牌。这里的工程中心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中心。
一般意义上的工程中心往往依托一个具体的有科研实力的单位来组建,围绕单位组织项目,难以跳出自身的局限,难以彻底从行业需要出发安排项目。
而由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推动的北京新材料工程中心则是虚拟的,是北京市以项目为载体凝聚产业化资源、加强首都地区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与市场对接的组织平台。哪个单位的项目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就给以支持,就入选北京新材料工程中心,明年这个单位的项目如果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了,就自然退出。这样,通过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这一虚拟的工程中心可望整合北京市新材料优势产业资源,进而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
据介绍,北京新材料工程中心实施的项目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明显提升产业化水平,体现现有成熟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能够形成较大产业规模;第二类,代表先进技术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大创新。
第一批8个项目涉及到电子、能源、医疗等重点领域。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望形成非晶带材、磁性材料、单晶硅材料、集成电路装备以及小口径血管制备等重点领域的专利几十项,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在围绕特色新材料形成北京地区产业优势,提高新材料产业规模方面,有望建成6条新材料生产线,新增产值达数亿元以上;在服务于区域的优势产业方面,有望带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在节能、医疗、电子、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