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聚集”到“聚变”的启示

2006-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英 郭平 我有话说

本期关注:大学科技园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大学开始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1999年,清华大学科技园等15家院校的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已发展建设了50个大学科技园。实践证明,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人们对大学科技园抱以更高的期望,希望她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更上一层楼。

新闻事件:清华科技园启动“钻石计划”

不久前,清华科技园联手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正式启动了旨在重点培养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钻石计划”。这项计划将用5年的时间培养出3-5家具有世界级一流技术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钻石企业”。为此,清华科技园将每年在园区筛选出5家“准钻石企业”,把大学、政府、市场等方面的资源聚集到这些企业中,促进企业资源要素的合理化配置,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发展。5年内,入选的25家“准钻石企业”将获得总额20亿元的投资。(林英 郭平)

从“聚集”到“聚变”的启示

――解读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发展之路

今年九月举行的清华科技园创新成果展现场。郭平摄

从“摇篮计划”到“钻石计划”

不久前,清华科技园正式启动了“钻石计划”,将用5年的时间培养出3-5家具有世界级一流技术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钻石企业”。

就在同一天,“2006・清华科技园自主创新成果展”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内拉开帷幕。园区内30余家企业展出了70余项创新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空白,其中40余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凌讯科技的新一代无线宽带数字通讯解调芯片及其解决方案,为我国制定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兰信公司的自主研发产品――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俗称船用“黑匣子”),填补了我国船用电子设备的空白;展讯公司完全自主开发的亚洲首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清华科技园不仅吸引了众多国际化企业的研发中心,而且聚集了近200家创新创业企业,其中,相当数量的企业拥有完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些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企业正是“钻石计划”充足的后备力量。

从碳元素到金刚石,再从金刚石到钻石,一颗钻石的形成需要极为苛刻的成矿条件和复杂的琢磨。12年来,作为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依托清华大学,为创新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包括商务物业、人力资源、资本技术、企业支持等多方面的保障,成为科技园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催化剂”,也成长为“钻石计划”的“推进器”。

打造钻石并非一日之功。在此之前,清华科技园联合德勤、诺基亚和AAMA中国分会,共同推出了“未来科技商业领袖摇篮计划”。“摇篮计划”是通过导师一对一辅导年轻创业者的方式,在5年时间里,辅导100名年轻创业者,从中培养出中国未来的科技和商业领袖。

从“摇篮”到“钻石”,从培养具有出色商业能力的创业领导者到培养具有完全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上市公司,清华科技园12年的成就,浓缩于这一从青涩到成熟的变化之中。同时,清华科技园的成长也是国家大学科技园18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聚集”到“聚变”

中国的企业缺什么?答案是核心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任务即是产生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如果把各个产业结构比作金字塔,那么大学科技园就是制造塔尖的机器。然而,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却是摆在5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面前的难题。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五个“充分发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国家大学科技园正是聚集政府、市场、企业、国家研发机构和大学这些自主创新要素的平台,能够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学科技园也在努力探索培育潜力企业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创新之路。

清华科技园主任梅萌把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之路总结为4个阶段,即聚集、聚焦、聚合和聚变。从聚集到聚变,已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全国,清华科技园率先形成了技术研发机构集群、企业孵化器集群、中介和配套服务机构集群。清华科技园现已进驻企业和各类机构近400家。其中,有Google、SUN、NEC等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有网络、光盘等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科研机构,有搜狐、Broadcom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有“数码视讯”、“慧点科技”等有发展核心技术潜力的自主创新企业,其中一些已经孵化成功。同时,服务机构集群也已形成,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成果转化机构,以及银行、会计所、律师所、人力资源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各种资源正在向大学科技园聚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将把技术资源、条件装备资源以及成果资源等聚焦到以其为依托的大学科技园。政府则以资金、项目、政策扶持的方式将资源向大学科技园聚焦。今年1月份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中央政府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政策。对大学科技园而言,这是获得新的政府资源聚焦的有利条件。人才聚焦也在近些年呈现上升趋势。例如,清华科技园所依托的清华大学有丰富的校友资源,仅在美国硅谷就有4000多名校友,这些校友回国创业带来了很多焦点。

资本聚焦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清华科技园区的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郑海涛坦言,资金瓶颈是创业企业面临的很大难题,该公司第一笔融资即来自于科技园孵化器。现在,风险投资和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已经向清华科技园聚焦,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聚合体现在“合”字上,关键是形成企业与各方的良性互动。清华科技园的一个独特优势就在于企业和大学间的互动很强,企业的技术需求提升了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学又为企业提供了唾手可得的丰富的科研资源。企业间的互动也是聚合的重要方面,互动才能产生合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轨道。

有了聚集、聚焦和聚合,聚变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是目前大学科技园的目标。

然而,成功地从聚集走向聚变并非易事。正如梅萌主任所说:“聚集是物理变化,聚焦是化学变化,我们不能光把纸揉成纸团,还要点着它,这样才有化学变化,而要点着纸团就需要聚合。老实说,与美国硅谷相比我们在聚合方面还差得很远。”

双赢推动大学科技园特色发展

依托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其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科技园最突出的地方。对大学而言,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路子是由国情所决定的。在目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给大学创造了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对一流大学的投入有限,大学要在短时间内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只能通过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对企业而言,利用大学在人才、科研方面的资源,以及大学科技园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能够缩短成长时间,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大学科技园既对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又能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并不平衡,2003年由科技部和教育部组织的评估结果显示,建设比较快的大学科技园约占30%,建设比较慢的占20%,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部分高校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有些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尽管如此,大学科技园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及解决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以清华科技园为代表的大学科技园,正在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从“摇篮”到“钻石”,正是我国大学科技园追求的新发展目标。

延伸阅读:

国外大学科技园简介

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硅谷”。

目前,欧洲建立了数百个高科技园区,日本在十几个地区建立了高技术密集区,美国“硅谷”已有大小企业8000余家,有39个州依照“硅谷”模式建立了200多个高新技术园区。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的中心地带,“硅谷”每年销售额中的50%都是由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创造的,已形成了有几百万雇员、绵延150公里的高科技产业带。其中,电子集成电路产品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年产值达440亿美元。斯坦福大学与科技园的互动可谓世界大学科技园中的典范,斯坦福大学校长曾说:“人们都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的存在。我还要加上一句,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水平的斯坦福。”

――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创建于1971年,是迄今为止欧洲最成功的科技园。在剑桥大学科技园的带动下,在以剑桥大学为圆心、2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剑桥地区,有63.5万多人口,35.9万多个就业机会,为经济增加的总附加值达到了122亿英镑,产生了著名的“剑桥现象”。在行业分布上,传统行业占了2/3,高科技行业占了1/3,高于英国全国水平30%。

――日本筑波大学科技园。在日本茨城县境内的筑波科技园里,有48个国家级研究机构以及教育院所,以智力资源集中而知名。聚集了1.5万名多学科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员达2500余人,主要从事无线电通迅、人工智能、农业科技和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研究。

――韩国大德科技园。1974年,韩国政府投资17750亿韩元(约合15亿美元)创办大德科技园区。园区里有研究机构55个,大学3所,已成为韩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大德“硅谷”堪与美国“硅谷”和日本筑波相提并论,是世界尖端科技的摇篮。

根据国际科技园协会的统计,现有大学科技园中的48%是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而在60、70年代建立的大学科技园只占4%。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00年至2002年建立的新大学科技园就占总量的18%,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速度逐年上升。

 

相关链接: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末,部分大学在积极通过技术转移、产学研结合的主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开始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从东北大学率先于1988年创建东北大学科学园至今,全国已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0个,总体实力不断壮大,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

――清华大学科技园聚集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核心技术,如数字电视、3G手机、存储器件、SoC、操作系统等,在产学研结合中使大学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北京大学科技园推出了3M(Money/Mentor/Market)孵化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学校、上中下游互动发展的道路,并凝聚稳定了一批留学归国拔尖学术人才;

――复旦大学科技园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成立创新创业学生组织,致力于从源头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利用校园周边停产的国有企业闲置厂房,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短期内形成了上万平方米孵化用房,成为新兴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产品,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