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如何从“尖子生”走向所有学生

2006-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获奖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学校的排名大多名列前茅,其中还不乏当地的中考状元。那么,创新应该如何从“尖子生”走向所有学生,成为中国青年的共同点呢?

要素一:从选成绩到选人

据中国科协的相关人员介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已经向几位参

加活动的获奖者抛出了“橄榄枝”。虽然以这些孩子的成绩考上理想大学不成问题,但是活动似乎在倡导一种倾向:选材,看重成绩更看重人。

本届活动评委会主任匡廷云院士说:“我们这个活动不是选项目,而是选人。不是说得奖的学生在科学上有多大的突破,这对高中生来说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进行评选的首要标准是创新意识,同时还要考虑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对科学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全面的考量。”

中国科协有关人员介绍说,他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院士说:“美国的教育制度培养出了大批的创新人才,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这点毋庸置疑。这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取消高考制度,我想家长们也不会同意。但我们不能止步不前,能做一点就做一点。”

要素二:给孩子一颗自尊心和感恩心

在颁奖仪式的致词中,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院士给孩子们提出了三点建议。她说:“第一,我建议孩子们保留研究过程记录。第二,我建议你们要记录下那些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科研不只是个人的努力,其中有很多人的努力。我们并不会因为这样就给你们减分。第三,我希望你们能参加些公益活动。”韦钰说:“这些话并不只针对这些得奖的孩子,而是我对所有‘80后’的希望。”韦钰解释说,她在一些国家访问时发现,他们的基础教育中都有公益课程的部分,有些国家甚至要求孩子们每个星期至少做一次公益活动。而这正是中国孩子所欠缺的。“有些孩子缺乏自尊心、没有感恩心,我就知道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还在吃父母,却丝毫不感到羞愧。”韦钰说:“当你投身科学事业的时候,你就必须具备社会的良心,道德的追求。”

评委之一、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立伟院士告诫说:“今天获奖的学生们都很优秀,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将来很可能超越我们。但是,请你们记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