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造就一代名师

2006-1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通讯员 刘瑞峰 刘培香 我有话说
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咬住“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一宗旨不放,在全校创造性地实施了“名师名课工程”。如今,一大批拥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获得了国家、省、市、校名师的称号,一大批课程被评为省、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些名师们通过教书育人,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打造起了一道特殊的
风景线。

名师传帮带教授登擂台

“请开始计时!”“大家好,我是能源学院教师王丽。今天我讲授的是机械搅拌澄清池……”2005年12月3日,哈工大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决赛在4个“赛场”同时展开。学校规定,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赛,并要求各院系组织院士、博导、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担任参赛教师的指导教师。沈世钊院士、秦裕琨院士亲自出任参赛教师的指导教师,许多副教授、教授通过选拔走上了基本功竞赛的“擂台”。参赛的蔡冬鸣老师说:“竞赛考验的是教师平时的基本功,是综合的全面素质。参加竞赛,能够跟其他院系的老师交流、切磋,机会非常难得。”

全国教学名师张少实教授说:“我们学校有深厚的教学传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一代就以老带新,从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上指导过我们。”而近年来,哈工大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与名师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不断完善师资培训体系。2001年至2006年,学校共举办了6次教学方法培训、多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培训教师近1000人次。

“人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在学校建设、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是第一位的,人的水平决定了工作、事业的水平。”哈工大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周玉教授道出了学校教学建设的思路和成功的关键。

哈工大还通过制度建设,使一线教师、精英人才真正关注和研究教学。1997年,哈工大最先设立了“教学带头人”制度,对优秀的教学人才提高待遇、加强导向。目前,哈工大已评选“教学带头人”87人。2003年,哈工大开始实施名师工程,建立了名师奖励制度,先后共有17位教师当选校级教学名师,其中12人当选省级教学名师,4人当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哈工大还建立了青年教师试讲和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制度等制度,到目前为止,获得校“教学优秀奖”的教师共241人次。

教学是学识的体现,也是责任心与使命感的体现。哈工大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造就一代名师的重要内容。“我们最愿意听唐老师讲课,她严谨的教学、周密的思考、细致的讲解和生动的比喻,常常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而且她还用慈母般的爱心关心学生……”一位同学在“毕业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这样描述全国教学名师唐朔飞教授。在哈工大,像唐朔飞教授这样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建成名校,造就名师,创建名牌,培育名人”,这是黄文虎院士对学校发展建设前景的祝愿。通过新老“八百壮士”、名家名师的“传帮带”,通过20位院士的言传身教,一代代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名师活跃在基础教学第一线,为基础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直到现在,李圭白院士、张杰院士还亲自指导本科教学,和学生们一起做实验;“全国师德标兵”秦裕琨院士不但竭尽全力培养年轻教师,还不遗余力指导本科生;杜善义院士、蔡鹤皋院士、王光远院士等多次走上本科生讲台,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名课作平台精心育人才

一流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一流的教材和课程。哈工大将精品课程奖励制度、优秀教材奖励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999和2001年,哈工大投资236万元重点建设了59门课程,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搭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全校优秀课程总数从2000年的18门增加到80门,其中有10门国家精品课和26门省级精品课。2001年以来,全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18项,省级教育科研奖146项,校级教学单项奖53项。近年来,全校主编出版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4种,“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4种,部委级重点教材15种,各部委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27种,电子教材10种;“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26种,国防科工委军工特点重点教材13种,校级重点教材115种。

评选“优秀教学设计”也是哈工大强化过程管理、狠抓授课质量的一项富有特色的措施。学校要求,基础教学一线任课教师需写出所讲授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多种教材的优缺点、课程讲授思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方法等课堂教学环节,促使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好的课程就像电影脚本,需要精心设计和编排;要讲好课就像说评书和演戏一样,要不断制造小高潮,充分调学生的情绪……”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化学》负责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徐崇泉教授说,“我们不能只追求‘过得去’,更要追求‘过得硬’,要力求把每一堂课讲得更精彩。”

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实行课程教学设计,哈工大697门课程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占全校本科课程的50.5%;282门课程实行研究型的教学方法改革,占全校本科课程的20.4%。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与空间几何》负责人、全国教学名师游宏教授于1996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改革这门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革新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他还在完善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力求扩大精品课程的影响与作用。

2004年,哈工大又投资7143万元启动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等230个本科教学建设项目,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使哈工大教师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说:“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银行贷款以及学校的一系列投资建设,目前学校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保有量、更新率大大增加,整个教学条件确实是显著加强了。”

从“教学带头人”到“优秀课程”,哈工大的“名师名课工程”的思路与当前教育部的“名师”、“精品课程”等制度异曲同工,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也使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上升到了理论创新的层面,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