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品剧目更加关注市场

2006-1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2005-200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已落幕,作为评委之一,在42天的时间里,辗转18个省区22个城市,与其他21位评委审看了30台剧目,在感叹精彩纷呈、取舍难定之余,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剧目演出场次相当可观,不
少剧目演出上百场,有的甚至上千场。精品剧目缘何走俏市场?其原因在于创新,其新颖的内容和崭新的舞台呈现大受观众青睐。还有的剧目在演出中不断打磨提高,提升了质量,令人耳目一新,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佳作。

以创新赢得市场

应该说30台剧目的舞台呈现都很有新意,尤其是舞美和灯光的运用,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为烘托剧情、塑造人物、营造演出效果锦上添花。但除去这些外包装,很多剧目在选材及风格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如晋商曾一度成为电视荧屏的骄宠,但一味讲述发家史使剧作流于趋同。但话剧《立秋》却避开了晋商的兴盛和辉煌,撷取了晋商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乃至彻底没落的历史阶段,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其反思性和批判性令人深思。该剧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演出了220多场,大受欢迎,北大学生称之为“震撼人心的佳作”。京剧《梅兰芳》以戏中戏的方式,将梅大师的代表作随剧情的发展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并以戏喻义,展现了一代京剧大师抗战期间蓄须明志的高风亮节,此剧赴德国演出好评如潮。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以时空交错的形式,将50年前的大军进藏和军人后代今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既弘扬了老一代的奉献牺牲精神,又让年轻人对父辈予以理解,前卫的舞美和空间的自由切换,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理想的洗礼。该剧已演出上百场。

同样新颖的还有舞剧《风中少林》和杂技剧《天鹅湖》。前者将武术与舞蹈相结合,后者把杂技和芭蕾融在一起,其崭新的风貌令人眼前一亮,并折服了海内外观众。《天鹅湖》今年3月出访俄罗斯,获得空前的欢迎和好评,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表现力让《天鹅湖》故乡的人们叹为观止。该剧今年7月至8月在日本演出也是盛况空前,明年1月底该剧将赴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的无线城剧院(RadioCity)上演2周,并开始为期近5个月的全美首期巡演。而该剧在英国、法国、以色列、新加坡、巴西、西班牙、香港等地的演出谈判也在进展之中。

以改革开拓市场

30台初选剧目中,河南的两台戏――舞剧《风中少林》和豫剧《铡刀下的红梅》比较特殊,这个特殊既是指戏,也是指这两出戏的演出单位――郑州歌舞剧院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前者是成立于2004年3月的中国最年轻的歌舞剧院,是一个以国有资本为投资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艺术团体;而小皇后豫剧团则是此次入选精品剧目的唯一一家民营剧团。这两家剧团的共同特点是大胆改革,走市场之路,以演出维持经营。

《风中少林》用舞蹈与武术的结合讲述了一个融爱情、禅武、修炼、复仇于一体的故事。在少林功夫风靡天下的今日,民族舞蹈与中华武术完美结合的《风中少林》,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海内外观众。一年来,此剧已演出75场,演出总收入达1127万元。小皇后豫剧团成立于1993年,十多年来,他们没要国家一分钱,一直坚持在民间演出,展现英雄刘胡兰成长的新戏《铡刀下的红梅》已演出了600多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原创舞剧《一把酸枣》是校团合一探索艺术院校办学之路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尝试。该校改变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相隔离、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隔离的模式,把教学直接搬上舞台,使《一把酸枣》成为学校师生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舞蹈系、音乐系学生参与演出,美术系师生自己动手制景,在舞台上完成了从学生到演员的角色转换,也使学生在作品中、舞台上锤炼了艺术技巧,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修养。这样的教学模式缩短了艺术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迅速成长、成熟起来。而且演出也使参演学生的知名度提高,从而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各艺术团体。如今,《一把酸枣》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140场,该学院确立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实践―市场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改革的范例。

此外,很多剧目在创作之初就确立了市场运作的模式,如展现唐代盛景的乐舞《大唐华章》积极占领旅游市场,在西安一地就演出300余场,上海、广东以及美国的商演也正在洽谈中。而木偶剧《钦差大臣》也将赴海外演出,一展中国提线木偶之独特魅力和高超技艺。

以市场锤炼精品

很多文艺评选都存在叫好与叫座之争议,曾有人戏言,某些剧作“领导是基本观众,获奖是最高目标,仓库是最终归宿”。纵观已历四届的精品工程评选,亦有入围十佳精品的剧作获奖后再未演出过。但此次的30台初选作品,均有上佳的票房纪录,其中儿童剧《宝贝儿》1990场,豫剧《铡刀下的红梅》600场,山东梆子《山东汉子》420余场,眉户剧《迟开的玫瑰》400场,乐舞《大唐华章》也逾400场。不少剧作在市场演出中不断打磨加工和提高,使之日趋完善。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广大戏剧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也可窥见舞台作品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济南儿艺的儿童剧《宝贝儿》创作于1997年,9年来,该剧先后赴北京、河南、广西、上海等地演出,并创下在上海连演462场的纪录。如今再看此剧,就会发现,该剧从剧情到人物甚至服装,都有不小的变化,不但内容与时俱进,如时下新事物都在剧中有所体现,而且越来越符合当下孩子的心理,还反映了关照“空巢老人”、构建和谐社会等热门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济南儿艺院长丁小秋说这是在演出中打磨精品。湖北荆州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在当地开展走进农村、企业、军营、校园、机关、社区的“六走进”活动,演出场次超过200场,剧中的“等郎调”现已在当地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许多百姓对此戏的修改提高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有的给剧组提建议,有的拿出了自己的音乐修改小样,还有的以自己的打工经历为导演作参考……此剧经过不断打磨,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佳作。

舞台艺术精品,不应曲高和寡,而应走进千百万观众。30台剧目最终虽然只能有十部入围精品,但其走俏市场,受人欢迎的佳绩,让人欣喜不已。据悉,前几届精品剧目在北京、广州等地展演也获得了较好的票房,真正做到了走进社会,服务群众,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