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辖县之一,全县14.4万人口中,苗族占97%,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由于它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记者日前对该县进行了采
古村寨保护留住原生态
汽车在山中的土路上经过七弯八转的颠簸后,眼前突现一片田畴,一袭小河穿田而过。举目前望,在雷公山脚下的山坡上,一片全部是古旧斑驳的木结构苗族古老村寨赫然入目。在古木蓊郁、飞瀑?溅的薄雾中,一栋栋有着百多年历史的平房、吊脚楼鳞次栉比、次第升高,整个村寨无一座现代化建筑。在寨中有一座飞檐翘角的苗族鼓楼,那就是目前在黔东南州发现的唯一的一座苗族鼓楼,兴建于明末清初,是苗族13年一度的祭鼓中心。如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远远望去,整个村寨给人的印象是:古朴、美丽、深邃、和谐。这就是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
之前已听县文体广局局长李美仁介绍,有270多户人家的九摆村是省级“银饰艺术之乡”,该村是实行黔东南州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动农民致富发展的战略,被台江县列入古村保护名单的重点村。县文体广局文管所所长龙金平对记者说:“像这样进行保护的古村落全县还有几十个。台江的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苗歌、苗舞、苗节等独特的文化,而这样美丽纯净的生态环境和古老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正是苗族群众向世人展示其原生态特色文化的最坚实的基础。”
银饰和刺绣伴农民奔小康
“叮当,叮当――”跟随着该村党支部书记陆明,记者走进一个小作坊,里面到处是加工过的银丝和银饰成品。主人叫龚达祥,65岁。他告诉记者,他只是在农闲时才干些银饰加工,一般年收入五六千元,最多一万元。排羊乡党委书记张志昌告诉记者:“九摆村自古就有加工银饰品的传统,如今许多人都到州里或各地的旅游景点去开店办厂,并根据顾客的式样要求进行加工,银饰也从本民族妇女自用,发展为国内外游客的各种收藏需求。如今村里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的已不在少数。”
在该村一间大屋内,记者还看到正在飞针走线搞刺绣的文刚长婆媳俩。27岁的文刚长手捧着一块砖块大小的绣布,一面认真地穿针引线一面对记者说:“这图案叫《双龙抢宝》,一块的价值在五六千元。”看得出,她对这一脱贫致富的技艺还是满自信的。
银饰和刺绣“艺术之乡”施洞镇,不但以独木龙舟节和姊妹节而闻名于世,更以银饰和刺绣饰品的精美而广受青睐,仅塘坝村就有几十家从事银饰锻造,年销售几万乃至十万元已不稀奇。在台江,银饰和刺绣,这些传统秀美的艺术品经过千千万万台江人的创新努力,已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并走向全国和世界了。
让歌舞之乡万年永续
台江更是个歌舞之乡。特别是不用任何伴奏的多声部情歌和反排木鼓舞,更是蜚声中外。反排木鼓舞还曾出访过西欧、北美、澳洲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并被亲切地称为“东方迪斯科”,1990年还被邀请到中南海作客。
近年来,台江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支持举办了不少节庆活动,如已被定为国家级的苗族姊妹节已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在李美仁局长的办公室,一位叫方少保的30多岁的保洁女工为记者唱了一曲情歌,果真高亢嘹亮、余音绕梁。李美仁说,方少保是贵州省“民间十佳歌手”之一。曾荣获过南北歌手大奖赛歌王最高奖和央视西部频道西部民歌大赛金奖,并于1998年到许多国家演出,很受欢迎。为了保护民间艺人,局里将她从村寨调来,平时做保洁工作,并对文艺骨干进行教授指导。他说,台江县非常重视苗族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说着拿出一份“台江县第一批民间艺人命名名单”初稿,上面写着100多个名字。李美仁介绍,这些各怀绝技的人来自村村寨寨,他们将根据自己技艺的不同特点,被评为初、中、高级工匠师、工艺师、歌师、戏师等职称,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他们在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他们还从孩子抓起,从2003年始,台江县每所小学都从五六年级增设民族歌舞等课程,中学开设此课的已发展到九所。
“台江为什么能吸引国内外的那么多游客?它的魅力就在于世代生长在这里的苗族群众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该县县长杨昌彪说,“台江的困难有不少,但我们会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尽快出台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将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使台江将人力优势、文化优势和自然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台江的经济社会更快更健康更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