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西武宁:让农民“洗脚上岸”

2006-1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周云飞 张雷 柯水生 我有话说

江西省武宁县精心组织和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和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全县30万农民中,仅今年上半年就转移富余劳动力8万人次,加上近些年外出打工的6万多人,越来越多的武宁农民“洗脚上岸”,在第二、三产业中找到新的岗位。

要让农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首先要教会农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本事。为此县里启动

了“阳光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劳动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几年来,由县劳动、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劳动就业培训,先后开设了服装、鞋帽、照明、卫生等10多个专业,帮助3万多农民工掌握了进入第二、三产业的技能。在农业科技培训中,6000多名农民拿到了农函大的结业证书。还有300多名农民走进北大、清华等一流高等学府接受高级职业技能培训。

位于横路乡的丰良艺院是被纳入阳光培训工程中的一所培训机构。这里开辟有室内设计、电脑、工艺美术等培训课程,有老师60多人,学生近千人,学生中不乏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很强,毕业后有不少人加盟了遍布全国的武宁人组成的装饰装修队伍,成了个体小老板。

农民转移就业需要信息的支持。去年,武宁在全县筹建起二级劳动力就业市场,并在一些中心村建立就业信息发布点,形成了由县中心市场、乡镇二级市场和村级信息点组成的三级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其中仅村级信息点一年就发布用工信息数千条,帮助1.8万多名农民找到就业门路。

武宁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曾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县”。近年来,武宁县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抓,旅游业依托良好的生态得到长足的发展,全县建成神雾山、鲁溪洞等20多个景点景区,接待的游客逐年增多。众多景区内外的农民搭上旅游开发的“便车”,吃上了“旅游饭”。

近日,笔者应邀游览江西最大的人工湖“庐山西海”,快艇犁过如镜的水面,激起浪花朵朵。驾船的壮年男子叫王江潮,他过去以打渔为生,如今沾了旅游开发的光,成了“有单位的人”,收入也比当渔民稳定了。庐山西海浩瀚百里,有大小岛屿2000多个。随着这里的进一步开发,将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就业。县统计局的同志介绍,去年全县旅游业从业人员约2.5万人,今年已增至3万人。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武宁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曾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示范点”等5个国家级荣誉。县建设局局长卢斌介绍,武宁县城的建成面积已从5年前的4.6平方公里扩充到今天的7平方公里,在建的楼工大部分是农民工。城镇的拓展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创业的舞台。在玉林南路,几乎整条街面都被来自罗溪镇和石门楼的农民开了商店,做起了各种营生。

接受采访时,武宁县委书记董金寿表示,武宁将走“游工农贸”和城市建设联动发展之路,努力把武宁打造成为新兴工业县、生态旅游大县和最佳人居环境,让建设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