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样一名毕
同样,看了这个“经验”如此“丰富”的毕业生的简历,我们不禁疑问,他整天都在忙着“实践”,还拿什么时间来学习呢?可见,像他这样跑马灯似的到处“兼职”,显然走入了“经验”的误区。
首先,“经历”不等于“经验”。“经验”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而回过头来审视大学生们所追求的“经验”,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经历”,他们认为“进鱼缸游一圈,就成了金鱼”,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宝贵的时间,频繁走过场。恨不得把一天当25小时,做25件大事情。但是,这样机械地像一只蜻蜓“掠过水面,不留痕迹”,“经验”又何从谈起?
其次,“经验”的含金量太低。在人才招聘会上,只要一提到“经验”,许多毕业生就“三句不离本行”:家教、推销、端盘子……而这些被他们津津乐道的“经验”,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殊不知,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在相关行业内的实践技能,是对该项工作在意识层面上的认知,而不是简单的家教、推销、端盘子。说白了,这些活儿,随便找一个人去做,恐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希望以此来突出自己的能力,显然难免有些荒唐。
我们常说“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其实,每个人的“经验”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知识储备,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实践”,才能锻炼出真正的“经验”。所以,用人单位如果简单地以“实践经验”来苛求应届毕业生,显然是对常识的不尊重。而大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喜好,把宝贵的学习良机,奉献给没有实质意义的“经验”,显然是舍本逐末,必将得不偿失。
笔者以为,我们在盲目追求“经验”时,一定要问清自己:我们得到的是不是有价值的“经验”?在得到“经验”的同时,我们又失去了什么?满地的芝麻和西瓜,该捡什么,该怎么捡,恐怕已经毋庸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