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峰工程培养带头人
造峰,顾名思义,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引进和培养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在
在全球招聘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与校内特殊岗位教师制度的建立就是该校实施造峰工程的重要手段。
材料学科的胡广达教授是香港大学的博士后,应聘为济南大学省级学科带头人后,感到学校的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都非常好。他说“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研与生活的优厚待遇,关键是鼎立支持我们事业的发展。”刚一到学校,材料学院就从紧张的实验室中挤出80平方米配备给胡教授,不久就达到140平方米,投入300多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原子粒显微镜系统、铁电测试系统。为了建设学术团队,他自己独立招进了两名满意的博士生作为工作助手,学校人事部门一路绿灯。“一名普通教师能够拥有用人自主权,这在一般高校中是不多见的。”胡广达教授感慨地说。顺畅的科研环境使他如虎添翼,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从2002年起,学校每两年评聘一次特殊岗位教师,分为首席岗、关键岗、重点岗。到2005年评聘出的第三轮特殊岗位教师,已经有包括11位首席岗教师、28位关键岗教师、45位重点岗教师走马上任。特殊岗位教师制度的实施,为济南大学锻造了一批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在实行特岗教师制度之前的2001年,济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有3项,到2005年达到13项。
蓄水工程
在加强带头人才培养的同时,学校也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蓄水工程――对在职教职工的继续教育,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
学校每年都要拿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2%左右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经费。每年有200余万元帮助教职工完成包括学历、学位教育与非学历、学位教育。
学校的首席岗教授张伟博士就得益于这一举措。在学校继续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张伟老师仅用了5年时间就先后从中国社科院、中国海洋大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从1994年初到学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现在管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继续教育期间,他主持或参与了4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两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开辟了创新经济与管理、投融资转型理论与实务两个研究方向。
此外,学校还划拨出专项经费,每年资助10名教师出国进修“充电”。化学化工学院的翟利民博士在国外继续教育的一年间,就连续发表了两篇具有4.0影响因子的高水平专业论文。
如同张伟博士一样,近几年来,济南大学每年都有20余位博士,50余位硕士,通过继续教育这项蓄水工程充实到教学与科研一线。加强师资力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经过5年的努力,“两条腿”人才战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才聚集效应,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5年来,学校获得了“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20项国家和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26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奖励,48项获得省级实验技术研究立项。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承担研究“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7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点社科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